闽政通APP
把民警实战练兵带到沿海三城的实战练兵场,会碰撞出怎样的智慧火花?近期,福清监狱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监狱工作会议精神,创新实施“青蓝工程”2.0版本——2月17日,26名青年民警带着“空杯”奔赴莆田、泉州、漳州三所监狱,开启为期五天的“三同”沉浸式挂职,在跨城联训中解码新时代监狱工作的创新方程式。
沉浸式跟班:解锁基层实战新技能
不同于传统跟岗观摩,此次挂职以“全流程执勤”为硬核指标。26名民警将深度嵌入三地监区日常,从晨间点名到夜间巡查,从应急处置到教育改造,每位参训民警须完成至少48小时的岗位实操。“我们要当‘海绵’而非‘过客’。”首批赴漳州监狱挂职的带队民警刘锦涛在出征仪式上表示,已准备好记录本、警务通和运动手环“三件套”,既要留存工作日志,更要实时监测执勤强度。
青蓝对话:26名青年民警的“变形记”
此次选拔突出“潜力值+适配度”双维评估,参训民警平均年龄30.5岁,涵盖狱政管理、教育矫正、心理矫治等专业背景。特别设置的“1+N”成长档案将全程记录民警表现:1份动态评估表,N段执勤实录视频,让成长轨迹可视化。负责教育改造民警吕霖杰对此充满期待:“希望通过这次学习,或许能破解我们教育改造中的‘代际鸿沟’。”
成果转化:挂职不是终点,创新没有句点
在“三天实践+两天研讨”的紧凑日程里,每个单位挂职小组需提炼3项可落地的“微创新”提案。从罪犯教育改造模式优化,到罪犯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探索,再到警囚矛盾调解的“情绪拆弹”模型,近10条创新建议将在返岗后进入“孵化加速器”。“我们要把省内第一方阵先进单位的‘敢为天下先’基因带回来。”政治处的负责人介绍。
这场跨越三个城市的“青蓝接力”,既是年轻民警的成长特快专列,更是监狱系统打破地域壁垒的破冰尝试。当“沉浸式跟班”遇见“提案式学习”,当传统经验碰撞新生代思维,我们期待看到的不仅是26名民警的蜕变,更是监狱工作现代化征程上的新突破,让我们共同见证这场“跨城练兵”的智慧绽放。
(游恩清 王炜炯)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