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政通APP
当高墙内的矫治智慧遇见象牙塔的学术星火,一场关于育人向善和社会适应性重塑的探索在闽江之畔徐徐展开。
近日,福清监狱8名深耕罪犯矫治前线的民警,携带着真实案例,踏入了闽江学院法学院律政系的学术课堂。在这场被春阳浸染的“三进三帮”课题研讨会上,监狱的司法实践与学院的理论成果在长桌上交织。
司法实践交融学术洞见,"三进三帮"贯通回归路
在本次专题研讨会上,一线监狱民警代表以鲜活案例为经纬,深度剖析了罪犯心理矫治、行为重塑及回归社会等领域的现实和趋势,并分享了“服刑人员法律援助”“罪犯危险性心理矫治和评估体系”等实践成果。高校专家团队则以法学、心理学、社会学的多学科棱镜,系统解构了国际前沿的罪犯再社会化理论范式,围绕入监适应期心理危机干预、社会功能修复机制、自我效能感培育等核心议题展开思辨交锋。其间提出的“向阳花司法社会工作介入模型”“606号房间——服刑人员社会适应力实验室”等创新研究方向,犹如暗夜明灯,为打通罪犯重返社会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的解决方案,彰显了学术研究与实务创新的协同共生价值。
福清监狱相关负责人员表示:“高校的理论研究能为监狱工作提供科学支撑,而民警的实战经验也能反哺学术,这种双向交流对推动监狱治理现代化至关重要。”闽江学院课题负责人陈君教授则认为:“通过与监狱系统的深度合作,高校研究将更贴近社会需求,培养出更具实践能力的法治人才。”
聚势赋能,监校协同推动成果转化
在研讨会的尾声,双方协商,达成共识。今后,在课题共研方面,以“服刑人员法律援助中心”建设为切入点,联合申报研究课题,将监狱的实务痛点转化为精准的学术命题,让监狱内的真实需求驱动理论创新;在打造“监狱民警—高校师生”互访平台方面,民警带着浸透实战经验的案例走进课堂,学者携前沿理论成果深入监区,在双向浸润中共同成长;在成果转化方面,将理论模型应用于监狱矫治实践,如开发更全面的评估系统或矫治课程。将实践成果与高校理论相结合、提炼、总结,形成学术成果。
当法律理论和司法实践的手
握在一起
高墙里便长出新生的芽
你看 所有的春意
都在平安中国的晨雾里
开出了美丽的花
近年来,司法部多次强调“智慧监狱”与“科学矫治”的重要性,福清监狱积极探索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模式。此次与闽江学院的合作,是落实“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念的又一实践。此次研讨标志着福清监狱警校合作迈入新阶段,未来双方还将拓展至法律援助、社会帮教等更多领域,共同助力平安中国与法治社会建设。
(周裕锦 林鑫)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