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亦闪光,她用行动诠释“藏蓝天使”的真谛
来源:外科 时间:2024-05-16 15:23

 

在建新医院外科,收治了全省监狱系统“急、难、险、重”的病犯。在这里,有收治不完的病犯,有数以累计的病例,有繁重的治疗量,有吸不完的痰,有不定时的抢救……“我刚到医院时,怎么也没想到是这样的工作场景。”外科护士陈爱英说道。

 

陈爱英,建新医院一名外科护士,她弯弯的眉下是一双专注的眼睛,“踏实”“亲切”是她给所有人留下的印象。从警从医15年,她仍保持着一份赤忱,一腔热情,在平凡的护理工作岗位上,精心护理好每一位病犯的身体与“心灵”。

 

 

 

提升自我,坚定护理初心

作为一名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陈爱英深知自己肩负着保障病犯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任。她不求显山露水,默默无闻地奉献了十余寒暑,“我们工作在特殊的场所,执法公正,努力提高监管护理水平是我应该做的事情。”陈爱英笑着说道。

护理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基础护理灵活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在每一项护理工作中,陈爱英从未出现过差错。在做好各类护理、执法台账的同时,她从未停止学习,当医院引进新医疗设备时,她虚心学习;与三甲医院交流经验时,她主动报名;技能竞赛、病案分析等主动参加……她将所学的护理知识灵活运用于工作,协助医生配合做好病犯护理,“医学发展很快,护理工作要不断地学习,只有自己专业强,遇到任何问题时才不会慌乱。”陈爱英说道。正是这种对专业的追求,让她在临床护理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指尖微光,“点亮”新生力量

除了日常的护理工作,陈爱英还“兼职”“教育转化”病犯的工作。

建新医院外科收治的病犯中,癌症晚期患者占比大,他们除了疾病重外,部分还是暴力犯、吸毒犯、艾滋病犯等,被其挑衅、无理由抵抗治疗改造等是护理工作中的“家常便饭”。“他们是个‘矛盾体’,恶语相向的背后是他们渴望活下去的希望。”陈爱英尽心维护病犯生命健康的权利。在她从警从医的生涯中,参加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抢救,惊险万分的不在少数,给她留下印象最深的是2011年的那场抢救。

那时还是“小护士”的陈爱英,参与了一场她“真正意义上”与“死神赛跑”救治病人的“惊心案例”。

事发当晚10时左右,正处于交接班时期,病犯夏某的心电监护突发异常报警,数秒内,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意味着机体氧气供给不足,严重将威胁生命。“夏某是一位脑肿瘤患者,我赶到现场时他已经完全无意识了。”情况危急,陈爱英来不及思考,配合医生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其用药、上呼吸机、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等抢救。“患者突发脑疝,心肺复苏不要停!”医生有序部署,陈爱英紧密协作,每一次按压有力到位,但夏某还是没有一点反应,“我们心里没底,但还是相信不放弃就有奇迹。”她与其他护士一起配合,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历时2个半小时不间断心肺复苏,终于将病犯抢救回来。“只要他还有生命体征,我们就会一直抢救下去。”连夜赶来的家属,听闻抢救过程,对所有医务人员表示了感谢,这让陈爱英更加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

时光飞逝,当年的“小护士”已经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师傅”,带着自己的“徒弟”在监狱医疗一线拯救身心。术后护理、临床教学、台账记录……她身体力行地将自己所知所学倾心教给“徒弟”,但新手护士第一次接触监狱工作难免有些慌乱。近期,一次抢救,焦虑紧张的情绪让新护士手指微颤,“爱英姐,我找到不患者的血管。”“别紧张,患者年龄偏大,血管条件不好,找不到是正常现象。”陈爱英安抚好她的情绪,同时稳中有序地建立静脉通路,配合医生完成抢救。结束后,她带着新护士复盘操作要点,“小护士”们在她的一步步带领下逐渐成熟,在护理岗位上扎根成长。

 

角色转变,是警察护士也是母亲

“妈妈,母亲节快乐!护士节快乐!快回来哟~”孩子奶声奶气的声音从视频电话里传出,结束一天工作的陈爱英看着视频里活泼可爱的两个孩子,心里顿时被“爱”撞了个满怀。陈爱英与家人两地分居,尽管工作繁忙,她也尽可能抽出时间回家陪伴家人,“我很感谢家人对我工作的支持。”作为一名护士、一名人民警察,她深知自己的责任与使命,遇到工作与生活上的难题,从不退缩,直面困难,笑着表示“办法总比困难多。”作为一位母亲,她尽心守护孩子成长,“母亲节也快到了,等休息时,准备带孩子出门玩玩。”看着手机里的孩子合照,她温柔地说道。

 

“天使白”象征纯洁的爱,“藏青蓝”代表沉稳和永不言弃。不止陈爱英,福建监狱系统内还有无数个蓝白交织的身影在监狱医疗一线岗位上默默坚守奉献,积极践行着监狱人民警察改造罪犯的职责使命与“南丁格尔”护理誓言,在高墙内承担起生命的重托,“5·12”国际护士节,祝你们节日快乐。

 

(潘雯君 朱捷)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