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限减罪犯在新时代监狱管理工作中的教育管理模式,实现教育改造的精准施策,建阳监狱第九监区的民警们积极创新推行运用“加减乘除”四则教育改造法,对刑期长、压力大的限减犯群体进行“教育改造”,将人文关怀融入监管改造全过程。
添“ 加”文娱活动,疏导不良情绪
走进第九监区的大门向右望去,一排排陈列整齐的书画作品映入眼帘,很难想象其中有些优美的画作,是仅仅系统学习了半年的成果。外聘书画老师的悉心教导,帮助罪犯戒骄戒躁,培养学习定力和专注力,引导他们自我思考,最后从简单的临摹逐步跨入独立创作。
第九监区积极组织了朱子文化诵读、魔方比赛、书法绘画展览等各类文体活动,疏导罪犯的不良情绪。
第九监区监区长林立文十分重视此类活动的开展,他多次在监区会议上强调:“文体活动不仅仅是消遣,更是重塑人格的良药。”罪犯郑某半年前因亲人去世而一度陷入抑郁的情绪中抗拒改造,如今在民警引导下重拾画笔,创作的多幅作品成功入选监区文化栏,与民警谈话时,他说:“绘画让我找到了情绪出口,也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削“ 减 ”压力因子,教育有的放矢
了解罪犯的心理动态,才能让教育有的放矢,建立动态评估档案是民警监测罪犯心理健康的重要参考依据。针对部分罪犯因家庭变故、经济困难等原因造成思想负担重,改造压力大等情况,通过狱情搜集、个别谈话、亲情会见等方式,将罪犯的压力源细分为家庭关系、刑期焦虑、健康问题等几大类,建立动态评估档案并且实时更新。这种“靶向减压”模式使个性化矫治方案覆盖率大幅提升,让限减罪犯更好放下思想包袱,改造表现越来越好。
搭“ 乘 ”亲情桥梁,导入社会力量
对于限减罪犯来说,亲情是他们最渴望的阳光。亲情的支持对罪犯改造至关重要。监区定期组织进监亲情会见,让罪犯面对面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
同时,第九监区充分发挥“监社联动”机制优势,主动对接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职业培训学校等多家单位,积极引入社会帮教资源,邀请法律专家开展法律讲座,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辅导。社会力量的介入和鼓励,让罪犯不仅感受到社会没有抛弃他们,增强了改造信心,也让他们再社会化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清“ 除 ”矛盾纠纷,匹配帮教对象
第九监区集中关押的限减罪犯由于群体固定、流动性少,加上罪犯普遍存在人格缺陷的问题。彼此之间的小过节日积月累难免会产生成矛盾纠纷,若不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极易升级成重大冲突,甚至造成严重监管事故。
第九监区建立起了“网格化管理”和“调解员制度”,根据分监区每位民警专业特长、罪犯改造难点进行包号教育。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或教育改造经验的民警重点辅导情绪障碍人员,经验丰富的老民警主攻顽固分子,年轻民警借助新媒体开展法治教育和思想文化教育。分监区通过情绪宣泄、事实厘清、责任共担等环节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为罪犯营造和谐的改造环境。
限制减刑,不限制希望。正如黄晓宁监狱长在总结会上所说:“教育改造不是简单的管理,而是用人文关怀解方程,用社会合力求最优解。”
2025年,第九监区将继续秉持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在法治与温情的交融中,让限减罪犯安心改造、踏实改造,不断提升限减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