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警官,我儿子今天说他按照我的记忆法终于能把全套的八段锦打完整了。”张某嘴角扬起久违的笑意,心怀感激地向民警汇报。
八段锦,这项源于宋代的传统养生功法,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为张某和他的家人搭建起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
从“心灵囚徒”到“呼吸觉醒”
2022年,家庭优渥的张某因为一时的贪欲,听信朋友出借自己的银行卡、微信及支付宝账号谋利,却在还没来得及品尝甜头时,就被公安机关抓获。因犯帮信罪,他被送至闽西监狱服刑改造。
“我对不起儿子,没给他树立个好榜样,却还成为影响他未来发展的污点。”张某自觉无颜面对家人,终日陷在自责的深渊里,一边嘴里嘟囔着“我蠢、我笨,我让全家人蒙羞、抬不起头。”一边用手拍打脑袋,极度懊悔。也正因如此,他害怕与家人通信,甚至在亲情电话中嘶吼,“别管我,让我自生自灭吧。”面对民警的教育引导,他更像是一块“顽石”,“改造?不过是熬日子罢了。”当监区宣布全员学习八段锦时,他也如提线木偶,敷衍地比划着动作。
彼时,八段锦已在社会上广泛推行,许多人习练后身心状况大为改善。在一次亲情电话中,民警偶然得知,张某儿子也在学习八段锦,于是,便主动引导,“你何不认真学习八段锦,一方面可以修炼心性,与自己和解,另一方面尝试做你儿子的老师,拉近和他的关系。”可能是民警的一番话触动了张某,他开始认真练习八段锦,在吐纳时学会放空,在呼吸间慢慢觉醒。
从“云切磋”到“领操员”
在养生功法和亲情的作用下,张某不知不觉迷恋上了八段锦。他对照教学视频逐帧练习,为体悟“虚实相生”的力道,观察起风时树叶的摆动轨迹;肩颈劳损的他,在“五劳七伤往后瞧”中感受到肌肉逐渐松弛;郁结难舒时,“摇头摆尾去心火”让他学会用呼吸疏导情绪。
在每月一封的家信中,他与儿子更是开启了“云切磋”。他将招式拆解成童话故事:“‘熊大爬山’是双手托天,‘光头强砍树’要左右开弓……”儿子识字不多,无法用文字回应张某,便在回信中画满了歪扭的小人招式图,张某也以小人图与其过招。纸上的小人穿梭于往来信件,仿佛父子俩“成长的印记”。
因改造表现良好,民警为张某特批了一次视频电话,让父子俩实现了首次“面对面”切磋。父子隔空对练,儿子模仿他“攒拳怒目”的滑稽模样,更是感染了在场的人。
从“受益者”到“传灯人”
“以前总觉得监狱的时间像是生锈的刀片,钝重地一点点在心头划过,每一道划痕都带着蚀骨的痛感,是民警的锲而不舍和八段锦的一招一式促使我打磨出了新的希望。”张某在改造日记上这样写道。
有感于张某对八段锦的热爱,民警决定让他辅导新入监罪犯学习八段锦。“我知道,新犯初来乍到内心会充满迷茫和抵触,因此,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备课,把自己所学的呼吸技巧、动作要领,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整理出来。”张某说道。
面对那些懵懂又抵触的新学员,张某仿佛看到了过去的自己,便把自己的转变说给大家听。面对“顽石”,他也是毫不气馁,耐心示范,手把手纠正动作。在新入监罪犯面前,他演示“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他一边做,一边耐心讲解:“手掌上托,就想象着托起家人的期盼;手臂下按,如同放下过往的包袱。”这种将动作要领与心理引导相结合的具象化方式,是他在研习八段锦的过程中琢磨出来的改造新思路。
“警官,八段锦给了我新生,我一定会让它照亮更多的人。”张某坚定并自豪地和民警说,而他也用行动诠释着从顽固抗拒者到热忱传灯人的蜕变。
来源 | 闽西监狱
作者 | 赖凯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