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精彩︱女监的综艺小花①:她在监狱教书法
来源:省监狱管理局 时间:2021-04-28 15:04

书者,抒也,散也。

斟酌挥毫,展纸推敲。

于纸笔之间,抒胸中之气。

于墨香之中,散心中之郁。

 

书法历来有涵养心境,陶冶性情之功效。女子监狱三监区民警多爱练习书法,如果在三监区搞一个书法排位战,陈真真,可以称得上是青年民警中的“扛把子”。书法似乎是早早就刻入骨子里的热爱,她自小从颜体开始入门,四季轮回,小有所成,后因高考学业繁重而被迫中断这个爱好。来到福建省女子监狱工作后,快节奏的工作,慢半拍的性情一度让她不适应这份紧张和繁琐。

一时技痒高墙炫技,职业迷茫期重寻方向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重拾热爱的书法。2018年的春节,正值岁末,监管区内一派热闹,各监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布置监区,喜迎春节。三监区的罪犯决定写一些春联应应景。陈真真眼看罪犯们写的字歪歪扭扭,实在看不下去,一时技痒的她拿过毛笔挥毫泼墨,小试牛刀,现场罪犯秒变“迷妹”,惊叹陈警官深藏不露。这次意外展示,让陈真真突然忙碌起来,好几个对书法感兴趣的罪犯常常约谈她,请她指导书法技艺。当时的陈真真正处于职业迷茫期,这一意外的变化让她发现了兴趣和职业的结合点,从那以后,陈真真成为罪犯书法兴趣小组中最忙的老师。

陈警官教的不是书法,更是静心雅性的哲理

晋级书法兴趣小组的老师后,陈真真业余时间,重拾自己的爱好,勤于练习,她说既然罪犯们称她为“老师”,就得对得起这个称号,总不能随便糊弄过去。过去书法只是陈真真的兴趣,闲来无事练练手,陶冶性情之用,现在成为“老师”,带着几个“学生”,她深感不能误人子弟,用心研习书法技艺,学习如何传授技法。在陈真真的教导下,三监区书法兴趣小组办得有声有色,书法已经融入监区改造文化,在陶冶罪犯性情,矫治罪犯行为上发挥了功效。练习书法,最直接的功效就是让练习者学会内省,用平和的心态和不美好的现实和解,去原谅去接受生活的不美好。在陈真真的耐心教导下,书法兴趣小组的规模不断扩大。她渐渐发现,罪犯学习书法的过程,也是一个磨练自己身心意志的过程。书法习练是一个持久的过程,需要练习者全神贯注,手眼协调。通过将书法传习与罪犯改造工作相结合,受教罪犯能逐步养成细致、专注、持久、沉着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罪犯的身心得到了磨练,逐渐磨平了曾经尖锐的外壳,为自我革新,重拾新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笔一划墨香涤荡,方寸之间以柔克刚

三监区罪犯朱某,就是书法兴趣小组的受益者。朱某是一名限减罪犯,罪重刑长,入监之后情绪偏激易怒,心胸狭隘,与她犯经常发生矛盾。陈真真主动请缨,介入朱犯的教育转化工作。朱犯性格乖张,自视甚高,情绪起伏较大,陈真真分析了她的性情后,鼓励朱犯学习书法,静心自制。学习的过程总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一开始朱犯年纪较大,身体疾病多,握笔姿势僵硬,最基本的笔画都要练习很久,朱犯一度想放弃。陈真真总是鼓励她:“不要着急,下笔的时候沉下心来,心要定,笔就稳了。”在她的鼓励下,朱犯慢慢找到了方法,静下心来,沉浸在书法带给她的美好中,一笔一划,可以窥见朱某被墨香涤荡逐渐沉淀下来的内心。通过一年多的学习,朱犯的书法水平提高了不少,每逢过年,朱犯写的春联总是会被挂在监区展示。原本一副生人莫近模样的朱犯也渐渐转变了,她主动要求帮助文化水平较低的罪犯,教她们练习书法。

   

         书法艺术是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书法兴趣小组是三监区艺术矫治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的鲜活载体,也是陈真真发挥所长将热爱融入工作的真实缩影。她用这方寸间的一笔一画,教会罪犯书法的技巧,传导给罪犯平静处事的心境,也找寻到生活与工作的平衡。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