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要静,眼要定,身要正,手要稳,自然放松……”在陈黎华工作室民警的悉心指导下,罪犯正忙着在绣绷前穿针引线,练习刺绣。民警带领罪犯从临摹、铺底、上色、调色,直至修改,要将一根根细细的丝线“劈”成几丝、几十丝。小小的绣花针在她们手上成了一根根画笔。
为了拓展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福建省女子监狱以陈黎华工作室为试点,根据女性罪犯身心特点开展艺术矫治,把刺绣引入罪犯的教育改造,组织罪犯学习闽绣与苏绣的技法。通过对刺绣技术的欣赏、研习、掌握,陶冶道德情操,提升个人修养,逐步矫正罪犯的恶习。在陈黎华工作室民警的努力下,刺绣组的罪犯们用心钻研,掌握了双面绣、双异绣等难度较大的刺绣技法。

随着技艺的成熟和培养模式的完善,监狱决定把刺绣作为一项艺术矫治形式推广开来,在罪犯分类教育中发挥作用。2023年3月,经过前期的筹备,陈黎华工作室“丝语绣坊”选定在二监区、四监区正式挂牌开设分号。

过去虽然有些监区也开设了刺绣习艺班,但缺乏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员指导。各监区自行开展的教学形式,罪犯习艺、切磋的机会比较少,习艺氛围也不够,感兴趣的罪犯较少,而且成效不明显。
今年年初,陈黎华工作室在征得监狱同意后,计划在刺绣基础比较好的二监区、四监区开设分号,从作品的策划选材、绣品的拓图上绷,到每周一次的集中授课、随时提供的技术指导,陈黎华工作室旗下的丝语绣坊对分号采取全方位、全流程支持,通过线上课程教学,线下导师指导,教员定期教习等方式,从技术到审美,全力支持分号培养人才和提升技艺。目前部分基础较好的罪犯已经可以独立完成作品。

“开设分号,一方面是希望更多的罪犯能习得刺绣这项技能,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她们在一针一线当中能够慢慢沉淀下来。在专注中,慢慢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产生对未来的希望,二监区、四监区是丝语绣坊第一批分号,今后还可能开设更多。”工作室负责人陈黎华表示:工作室将进一步扩大“丝语绣坊”的规模,发挥刺绣在教育改造罪犯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罪犯在学习刺绣技艺当中,传承地域文化、传统文化、行业文化,提升作品工艺和内涵,将刺绣项目打造成女子监狱教育改造的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