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搭桥——莆田监狱以“绳线哲学”点亮改造之路
来源:莆田监狱 时间:2025-06-27 08:41

   

 非遗搭桥莆田监狱以“绳线哲学” 点亮改造之路

“咚锵咚锵 ——” 一阵清脆的锣鼓声打破了高墙内的沉寂,色彩斑斓的木偶在非遗传承人的牵引下灵动起舞,演绎着忠孝节义的传统故事。近日,莆田监狱创新教育改造方式,结合当地非遗文化特色,将莆田木偶戏引入高墙,让罪犯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强化行为规范、重塑价值观念,为高墙内的改造生活注入了一股鲜活的文化力量。

非遗课堂:让传统文化成为改造“活教材”

莆田木偶戏又称“傀儡戏”,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以精美的木偶造型、细腻的表演技艺和富含伦理教化闻名,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传统戏剧类。此次监狱与当地木偶戏传承团队合作,精选《二十四孝》、《忠义千秋》等经典剧目,结合罪犯改造需求进行改编,将“遵纪守法”、“悔过自新”等理念融入剧情,让木偶戏成为一本“会说话” 的教材。

“这些绳线看似限制了木偶的行动,实则赋予它们生命。” 莆仙木偶戏非遗传承人许淑阳在监狱开设的非遗课堂上,将木偶缓缓举起,“就像你们手中的法律条文、监规纪律,表面是约束,实则是保护你们不偏离正道的‘生命线’。” 这种具象化的讲解,让许多对规则心存抵触的罪犯开始重新审视“约束”的意义。

以文化人:在沉浸式体验中重塑认知

为了让教育效果更深入,监狱不仅组织集中观看演出,还开设了“育新木偶戏传习班”。在传承人的指导下,罪犯们亲手操作木偶,学习基本的提、拉、悬、转技巧。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需要高度的专注与协调性,稍有不慎木偶便会 “失衡”—— 这恰如人生路上,唯有严守规则、掌控言行,才能走稳正途。

“当我第一次让木偶‘走’起来时,突然明白‘牵线’不是束缚,而是引导。就像改造,看似限制了自由,实则是帮我们找回正确的方向,”罪犯王某在改造记录本中写道。11分监区林警官介绍,参与学习的罪犯普遍反映,木偶戏的 “绳线哲学”让他们对 “行为规范”有了更具象的理解,以往枯燥的纪律要求,通过非遗艺术的演绎,变得可感、可悟。

长效赋能:打造特色改造文化品牌

此次引入莆田木偶戏,是莆田监狱“文化改造”的重要一环。数据显示,参与木偶戏文化改造项目的罪犯,违规违纪率同比下降 35%。监狱教育科科长表示:“非遗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道德伦理和人文精神,与教育改造的核心目标高度契合。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罪犯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唤醒良知、重塑品格。”

从舞台上跃动的木偶,到罪犯手中笨拙却认真的操作,莆田木偶戏正在高墙内完成一场特殊的“文化摆渡”。当传统艺术与现代改造理念碰撞,当非遗精神与重塑灵魂的渴望共鸣,这出在监狱里上演的“人生大戏”,或许正为更多迷途的心灵指引着回归的方向。(蔡洪祖  张传荣  林明)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