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全国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司法部及省局党委关于教育改造工作的部署要求,榕城监狱把教育改造作为监狱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大胆创新、深挖潜力。自2025年6月起,在省局指导下,榕城监狱用心用情做好罪犯改造工作,完善“大改造”模式,试点开展“紫丁香”罪犯亲情关系修复行动,致力于构建“高墙枫桥经验”矛盾化解新范式,修复因犯罪受损的家庭关系,激发罪犯改造内生动力,探索“监狱+家庭+社会”协同帮教新路径。
缘起:紫丁香,何以为始?
犯罪行为不仅对社会造成危害,也往往严重撕裂了罪犯与家人之间的亲情纽带。面对情感隔阂、经济压力与社会偏见等多重困境,罪犯家属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亲情关系的僵局,不仅影响罪犯当下的改造积极性,也可能成为其未来回归社会、预防再犯罪的潜在障碍。
基于此现实需求,“紫丁香”行动应运而生。以“联心·纾结·致和”为核心主线,立足于罪犯个体及其家庭,“紫丁香”行动旨在通过系统性的干预措施,重塑家庭关系、转变负面认知、修复情感裂痕、化解深层矛盾,将“和为贵”“家本位”的传统家庭观念融入改造工作,为罪犯积极改造构筑坚实的情感支撑。
路径:暖心桥,如何铺就?
6月26日,榕城监狱第一期紫丁香亲情修复行动迎来了一对因“入狱压力”陷入婚姻危机的夫妻。行动前期,民警从“罪犯-家属”双维度筛选参与对象,并运用量表与访谈工具,精准识别家庭核心矛盾与支持需求。罪犯王某的家庭矛盾,是“压力过载下的情感疏离”与“离婚风波后的信任缺口”的典型缩影。为契合夫妻关系修复的“心理逻辑”,民警将修复行动流程设计为“前期铺垫、现场互动、情感升温”三阶段。
过程中,民警组织家属围坐一圈,倾诉困扰。大家相似的经历,让王某妻子感受到共鸣,缓解了负面情绪。随后,在民警引导下,家属们通过正向叙事的方式,重建家庭信心。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回忆”,而是重新唤醒“正面认知”。说起王某的优点,妻子眼眶泛红,此前的失望与过往的温暖在此刻交织。“下午见面时,把这些话告诉他,他一定会懂你的辛苦。”民警既肯定了她的情感需求,也为夫妻互动埋下情感伏笔,缓解其抵触情绪。
在“搭建爱的港湾”环节,民警与志愿者对矛盾深重家庭进行一对一专业干预。从房间布局聊到孩子教育培养,夫妻二人目标感逐渐统一,对未来的畅想替代了过去的矛盾。
本期行动结束后,民警对王某家庭进行回访评估:“紫丁香”亲情修复行动既让濒临破裂的夫妻关系重归正轨,也让王某的改造态度发生根本转变,形成“家庭支持—改造动力”的良性循环。
回响:新生路,成效几何?
对于长期承受压力的家属来说,倾诉不仅是释放情绪的方式,更是寻求情感支持、建立情感连接的过程。而对于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而言,关注罪犯家属的情感需求,有助于形成家庭与监狱协同改造的合力,为罪犯的改造营造更有利的外部环境。
“爸爸,我想你了”女儿的一句呢喃,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罪犯赵某尘封已久的情感之门。今年7月,又一场充满泪水与感动的“紫丁香”亲情关系修复行动在榕城监狱拉开序幕。现场,罪犯苏某颤抖着双手为母亲按摩肩膀,当指尖触碰到枯瘦的肩骨时,他愣了一下:“妈,儿子对不住您!”母亲泪水滚落,转身抱住他。这一刻,无声的肢体语言传递着浓浓亲情,母子之间多年的隔阂悄然化解。
截至目前,“紫丁香”行动已成功开展多期专场活动(包括妻子专场、青春期子女专场等),累计帮助六十余组家庭实现亲情修复。活动不仅收获了家属“会等你回家”的深情承诺,更见证了罪犯改造态度的积极转变。
“紫丁香”行动以亲情为桥梁,以专业为支撑,在高墙之内播下了希望与和解的种子,正悄然挽救着一个个迷失的灵魂与破碎的家庭。榕城监狱将进一步建立长期跟踪机制、拓展帮教课程内涵、扩大品牌影响力,让“紫丁香”亲情关系修复行动常态化、深入化,与“红苹果公益”“黄丝带帮教”等共同构筑福建监狱特色人文关怀品牌矩阵。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