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教学,疯狂“补差”……
这所高墙四立的特殊学校
从不放弃“差生”
这里的“教师”悉心教学
只为向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
但这里“学费”昂贵
“校方”厦门监狱
劝你千万别来
立德树人,走好改造第一步
思政教育是个“慢功夫”,更是个“良心活”。厦门监狱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利用正课教育、夜间教育等时段,以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为主抓手,促进罪犯树立正确“三观”。“以前,部分罪犯觉得思政教育比较枯燥,我尝试从身边事切入,讲好中国故事,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教龄”16年的民警教师张健深有感触。
花式普法,点燃学法热情
针对罪犯文化程度整体偏低的情况,厦门监狱的特殊“园丁”在普法教育中,煞费苦心,精心打磨教案,让“高冷”法条放低“身段”,实施“降维”普法。“像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包办婚姻,有没有违反宪法?”“六耳猕猴冒名顶替孙悟空,侵犯了他什么权利呢?”……在宪法课堂上,民警教师用“名著”故事+“土味”语言,开展生动鲜活的法治教育,成功点燃了罪犯学法热情。
重塑心灵,奏响“改造乐章”
心理团体辅导在帮助罪犯养成健康心态上有重要作用。借鉴“阿卡贝拉”技艺,兼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民警教师纪志栋,组织罪犯应用“杯子舞”奏响“改造乐章”,引起了罪犯们强烈兴趣。虽有兴致相伴,可一旦上手,参学罪犯就开始体验到协调一致目标背后的艰辛过程。“这个活动,让我学会更好‘听见’别人,我应该通过调整自我,融入集体。”罪犯刘某感慨道。
因材施教,打开“紧闭”大门
常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厦门监狱根据罪犯个性差异,用“小课堂”撬动“大教育”。针对部分“00后”罪犯刑期短、文化低、年龄小等特点,三分监区推出“阳光学堂”系列特色课,取得明显效果。罪犯李某原是监内有名的“刺头”,民警教师从李某缺失亲情、偏好书法、负疚心理等情况着手,制定“一人一策”教育方案,在一年多的攻坚教育后,李某原先“躺平摆烂”的行为没了踪迹,重新燃起了改造的希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罪犯刑满释放后,若没有一技之长,很容易陷入“难就业、难生存、再犯罪”的恶性循环。厦门监狱铺就罪犯职业技能培训新路子,长期与福建开放大学、福建技师学院、福建省第二高级技工学校等院校合作办学,开展汽车维修、服装缝纫、计算机应用、茶叶加工、园林技术等多项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切实提升罪犯职业技能培训质量。监狱不仅“授技”,而且“扶志”,注重引导罪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励其回归社会后要用勤劳朴实的双手谋事就业,创造美好未来。
身披藏蓝,坚守高墙筑安全;脚踏讲台,指引归途向新生。作为特殊“园丁”,监狱人民警察牢记忠诚使命,恪守改造宗旨,以生命影响生命,用灵魂触动灵魂,用心用情做好教育改造罪犯的工作。他们从不放弃“差生”,但劝你千万别来,因为这里的“学费”,是宝贵的自由与亲人的眼泪。
最后祝所有的高墙“园丁”
教师节快乐!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