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新医院(福建监狱中心医院)的医生民警,和普通医院的同行一样,手握执业医师资格证,精通内外科、急诊科基础技能;又因监狱工作的特殊性,练就了“全科医生”的硬功夫——他们既是执法者,也是医者,一身警服藏着仁心,一手医术连着生命。“无论何种身份,生命无价,生了病都要一视同仁”是全体建新医院医生民警执法行医的准则。
外科医生:执刀破危,守牢生命防线
在医院手术室里,外科医生刚处理完急诊手术,又要赶去病区为长期卧床的病犯问诊换药。除了大查房、开具处方、做手术等日常工作,他们还得耐心倾听那些带着抵触情绪的倾诉,“病犯有对疾病的恐惧,也有对自由的渴望。”
病犯陈某罹患结肠癌,送至建新医院手术治疗,术后,他需要面临漫长的辅助化疗,“如果当初没犯罪,身心是不是就不会这么痛苦。”外科医生团队早已做过预案,制定了精细化的化疗方案。关注病情变化以及药物反应、及时调整方案、问诊并疏导心结……顺利完成12周期的规范化疗。
“非常感谢你们,给了我家人第二次生命。”近日,陈某家属将鲜红的锦旗送至医院,话语里充满感谢。在建新医院,救赎与感恩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内科医生:问诊医心,筑牢健康堤坝
“我感觉真的活不到出院了。”这句带着哭腔的病床前谈话,内科医生陈煇至今想起仍百感交集。病犯秦某因腰痛入院,后被确诊“淋巴瘤”,疼痛成为他日夜无法摆脱的枷锁,连强效止痛药都难以压制,绝望曾让他选择轻生,发现苗头后被及时制止。
“你好好配合治疗,是有治愈的可能。”“不吃药、抗拒改造,对你自己而言,没有任何好处。”“放心,就算在监狱,我们也不会放弃医治你。”……内科医生们用温柔话语,一点点瓦解他的心理防线,同时,与其他医院的血液科专家进行远程会诊,寻求更精准的治疗方案。在一次次的问诊救治中,秦某疼痛的“闸门”被逐渐关紧,封闭的内心开始松动,当他主动向医生表示感谢,“我会接受改造、配合治疗,争取早日新生。”陈煇知道,他“治”好了。
医技科医生:凭“仪”探隐,织密诊疗天网
“这个像不像一个瘤子?”医技科罗医生指着片中的阴影问道。“不确定,再精准检查一下,审片时千万别漏了细节。”坐在一旁的董医生回复道。
病犯李某,因痔疮入院,在常规B超检查中,发现腹部潜藏的占位性病变,再进一步做CT增强扫描,仪器提示可能为肠道来源性肿瘤,最终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梭形细胞瘤。这样的隐形病灶,在监管区并不少见。“我们的仪器就是‘鹰眼’,审片时多一分较真,就能为他们多抢回一刻治疗时间。”医技科医生的话里,藏着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感。
德馨于行,技精于勤。监狱医疗工作绝非简单的“问诊开药”,这群高墙医者,左手执听诊器,听得清病灶的细微声响,也听得到人心的褶皱;右手握处方笔,开得出治愈身体的药方,也写得进唤醒良知的温暖,让高墙之内既有法治的力度,更有生命的尊严。
来源 | 建新医院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