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监狱以“蓝风铃”恢复性司法实践活动为抓手,紧扣“凤凰花开”文化改造品牌理念,聚焦罪犯悔罪赎罪与被害家庭权益保障,成功推动罪犯陈某与被害者家属王某达成民事赔偿和解,书写了一段跨越高墙的救赎篇章。
风铃传情·叩心门
2019年,陈某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其罪行不仅夺走被害者生命,更让被害者妻子王某陷入困境——独自抚养两名幼子,既要承受丧亲之痛,又要面对经济重压。起初,王某对陈某及其家属充满怨恨,对调解工作极度抵触,民警初期沟通多次遭拒。
面对僵局,监狱民警果断转变工作思路,以“情感疏导者”的身份主动切入。他们多次上门走访或致电沟通,耐心倾听王某的委屈与诉求,既共情她“独自撑家”的艰辛不易,也肯定她“护佑幼子”的坚韧担当;同时,客观传递陈某狱内积极改造、真诚悔罪的细节。一次次真诚沟通,逐渐融化王某心中的坚冰。
风铃聚力·破困局
赔偿款筹措是另一个难题。陈某父母双亡,妻子在其入狱后离婚远走,子女仍在就学,他本人亦无任何可用于赔偿的财产。民警随即把协调重点转向陈某的两位兄长,然而,因兄长们对其罪行心存不齿,初期沟通未能取得进展。
但民警并未放弃,反复走访兄长家中:从法律层面说明履行赔偿是陈某的义务,从亲情层面唤起手足间的责任,从社会层面阐释和解对修复社会裂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价值。最终,陈某的两位兄长共同筹措部分赔偿款,为和解奠定基础。
风铃回响·唤新生
10月23日,在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见证下,调解会如期举行。陈某家属代为致歉,并递上赔偿款。王某沉默良久后,说道:“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吧。”这场和解,对王某而言,是六年创伤的初步愈合;对陈某来说,是改造路上的重要转折;对监狱工作,则是一次司法温度的具体诠释。
风铃轻响,唤醒沉睡的良知;凤凰花开,见证新生的可能。在这条修复社会关系、重塑人生信念的道路上,厦门监狱将持续深化开展“蓝风铃”恢复性司法实践活动,用心用情做好教育改造工作,照亮更多迷途者的回归之路。
来源 | 厦门监狱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