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夷山监狱坚持“主责主业,有教无类,特色自主”的教育改造工作理念,聚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武夷茶文化、“双世遗”文化、教育改造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茶和狱园”特色文化改造品牌,紧紧抓住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中华文化瑰宝,推动罪犯教育改造质量有效提升。
日前,武夷山监狱罪犯非遗文创中心“灵芽苑”正式开馆,武夷遇林亭黑釉盏描金技艺、武夷竹编技艺、印章手工篆刻技艺等一批非遗制作技艺和传统文化项目走进狱园,来到罪犯身边。为此,监狱聘请了非遗传承人及武夷山当地文创名家进监授课,指导罪犯开展非遗文创,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竹条转折强正念“现在的竹编技艺是守艺不守旧,在守住传统文化初心的同时,与时代接轨,用创新性思维,展现非遗制作技艺的魅力!以前竹子多用来编箩筐,而现在更多的是用竹子编二维码、福建舰、空间站等,力求编出创意,编出时代的气息,编出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非遗传承人谢宏星一边耐心指导罪犯学习竹编技艺,一边生动讲述着非遗技艺的发展与变迁。2022年5月,谢老师曾用竹编制作天宫一号模型,被各大新闻媒体热播。作为武夷竹编技艺的授课人,谢老师用精湛的技艺、精彩的讲解令在场罪犯折服。
“老师,这把扇子送给您!”课后,罪犯林某将亲手制作的一把竹扇送给了授课老师,“服刑之前,我不知道什么是非遗制作技艺,如今却能够亲手用非遗技艺制作竹扇,真是难以置信。”对于罪犯而言,参与非遗技艺学习创作,学的不仅是一项技能,更是学习一种文化,一种相信自我、向上向善、自强不息的精神。
妙笔游走净心灵
“描金工艺是建窑系中最为独特的技艺,而建窑又分为武夷山的遇林亭窑、建阳的水吉窑、延平的茶洋窑。”课堂上,武夷遇林亭黑釉盏描金技艺非遗项目指导老师鄢晓华以专业、生动的讲解,让参加学习的罪犯感叹武夷茶盏文化的独特魅力,“描金过程让我能够专注于手上的画笔,心无杂念,内心变得平静、安稳。”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罪犯提笔作画,用金色颜料在黝黑的茶盏上勾勒均匀的线条,体验了武夷遇林亭黑釉盏描金技艺。
精雕细琢磨心性
篆刻,是一种集诗、书、画、美学、雕刻于一身的一门综合艺术,主要以石头为载体,以刀为笔。“在方寸之间展现出万千气象,是对自己的挑战,不仅要有决心,更要有毅力。”伴随着篆刻家、书法家谢辉旺老师的讲解,罪犯拿起刻刀,在一方方青田石上体验篆刻艺术的魅力。“印章篆刻的学问很深,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学会,但老师讲授篆刻中的道理,让我受益匪浅。篆刻过程犹如自己的改造过程,只有沉下心,把握好每一步,才能获得最好的改造成绩。”罪犯金某表示。
近年来,武夷山监狱通过深入挖掘茶文化、朱子文化、非遗文化的意蕴,丰富教育载体,延伸教育手段,推出更多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化活动,持续增强罪犯改造的内驱动力。武夷山监狱非遗文创中心“灵芽苑”的开馆,是监狱构建新时代文化改造体系的一次新的尝试。
灵芽,意为瑞草,指茶叶,同时也有“灵感萌芽”之意。监狱将罪犯非遗文创中心命名为“灵芽苑”,既是为了深入打造“茶和狱园”教育改造品牌,创新教育方式,也是为了积极引导罪犯,在学习非遗技艺中汲取精神养分,培养高尚情操,更好融入社会,在浓厚的文化改造氛围中,不断增强“五认同,五树立”,遵守行为规范,坚定改造信心,最终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塑人的目的。
(教育改造科、陈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