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晨曦微露到星光点点,从体能磨砺到智能赋能,从个体成长到团队共进,新时代监狱民警正历经一场全方位的淬炼,蜕变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忠诚卫士。
作为省监狱管理局“薪火计划”试点单位,今年以来,武夷山监狱创新推行“黄土新芽工程”,挖掘教育改造骨干力量,构建“一人领衔、群雁齐飞、以老带新、薪火相传”的育人格局,让新生力量在沃土中扎根成长。
从高校到高墙:
“勇气是日复一日的坚守”
清晨的安检门尚未褪去凉意,大学毕业已入警两年的章豪杰此时身着警服穿过三道关卡,胸前的警徽在晨光中折射出坚定的光芒。“他眼里有光、手上有劲,监管工作中总抢着挑重担。”带教师父提起他,满是赞许,“我们亦师亦友,下班常凑在食堂聊工作、谈生活,我也常从他身上学到新思路。”
一次深夜执勤,一名服刑人员企图采取过激行为,章豪杰沉着应对,趁其不备果断夺下危险品并将其控制。“勇气从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日复一日地恪尽职守。”他在工作日志中写道。谈话室内,他曾连续两小时为服刑人员做心理疏导,用耐心一点点消融对方心中的坚冰。
“每个迷失的灵魂都值得被挽救,这正是我们工作的意义。”如今的他早已摆脱“看管员”的刻板认知,成长为法律政策的执行者、教育改造的专业者、应急处置的“多面手”。
从军营到警营:
“高墙就是我的第二战场”
鲍家清的青春,先镌刻在“橄榄绿”的军装上。年少报国从戎,他在军营中锤炼出钢铁意志。2023年9月,脱下军装的他换上“藏青蓝”,成为武夷山监狱的一名民警,军旅底色让他在新岗位上迅速站稳脚跟。
为备战全省“砺剑2025”比武练兵,黎明时分的训练场总能见到鲍家清的身影。战术训练中,手肘膝盖磕得伤痕累累,他仍反复打磨动作细节;体能训练时,负重长跑的汗水浸透衣衫,每一步都踏得铿锵有力。盛夏正午,地面温度超40℃,他身着装备完成整套战术演练,警服上的汗渍干了又湿。
“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高墙就是我的第二战场。”擦去额头汗珠时,他的眼神依旧坚毅。
服刑人员的基本情况、思想动态、改造进度,鲍家清都密密麻麻地记在日志里;床铺始终方方正正,文件分类井然有序,执法记录毫厘不差......“军队的习惯早已融入血液。”高墙之内,还有许多像他一样的退伍军人民警,用军人的坚毅与担当守护监管安全。
从“火焰蓝”到“藏青蓝”:
“都是守护,同为担当”
夕阳为监狱高墙镀上暖光时,民警周路航刚结束车间收工巡查。每一个监控点位、消防设施、重点区域——这些关键位置的情况,他早已烂熟于心。
2025年,在消防战线奋战17年的周路航遴选从警。面对“为何从救火一线到高墙之内”的疑问,他回答得斩钉截铁:“消防员在火场护民安,监狱民警在高墙护社安,都是守护,同为担当。”
训练场上,周路航带领新民警练队列、练战术,挺拔的警姿、利落的动作,仍带着消防员的飒爽风采。凭借专业优势,他不仅为监狱排查消防隐患、完善应急预案,更主动承担带教任务,为新生力量讲解安全防护技巧。“消防教会我逆火前行,监狱工作教会我防微杜渐,两者都是对‘安全’的极致诠释。”
工作之余,周路航还有个“校外消防老师”的身份,常利用休息时间走进校园,为孩子们普及消防知识、排查安全隐患。“不管穿‘火焰蓝’还是‘藏青蓝’,守护安全永远是我的天职。”
从校园萌新到岗位骨干,从退伍老兵到监管尖兵,从消防卫士到狱警先锋,三位民警的成长轨迹,正是“黄土新芽工程”的生动缩影。在武夷山监狱,还有无数这样的“新芽”在沃土中扎根生长,以信念守护公正,以奉献践行使命,以专业筑牢安全防线。
(福建法治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