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曲溪畔的茶香浸润中,武夷山监狱紧扣局党委关于完善“大改造”模式的工作要求,以本土文化为根、创新机制为脉,将武夷岩茶文化与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度融合,构建起“文化浸润+心理矫正+数字赋能”的特色改造体系,让教育改造成为监狱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增长点。
创新思路:以茶为媒,熔铸改造新内核

2025年,武夷山监狱突破传统改造模式局限,立足武夷山双世遗文化底蕴,提出“茶德育人、枫桥化怨”的创新思路。深挖武夷岩茶“正清和雅”的哲学内涵与“茶之九德”的精神价值,将其与朱子文化“明理”、非遗文化“养性”相结合,摒弃生硬说教,把改造理念融入茶香茶韵,实现从“行为约束”到“心灵觉醒”的深层转化。
实践举措:三维发力,搭建新生桥梁
01文化浸润塑心性
深度打造“茶和狱园”教育品牌,建成茶文化展馆、朱子学堂等特色场所,组建“民警+茶艺师+心理辅导员”专业团队,开设茶艺实操、茶德解读等课程。创新“团辅+文体”模式,举办“正清和雅 茶焕新生”文化艺术节,将闽派古琴、剪纸等非遗技艺融入改造过程,让罪犯在文化传承中涵养心性。同步推出“书香启智”“音乐疗心”等模块,通过读书分享、音乐抒发等形式唤醒良知。
02枫桥茶话解矛盾
构建“狱内枫桥·大红袍茶话坊”调解平台,建立监狱、监区、分监区三级矛盾调解网络。以“奉茶”显尊重、“分茶”喻公平、“品茶”促冷静,将茶道理念转化为调解方法。开通“心桥计划”,通过开启亲情视频、民警全程疏导等方式,从源头解决罪犯矛盾诉求,实现“发现早、处置好”的目标。
03数字赋能提效能
升级智慧监狱教育平台,通过“学习改造相融合”机制,激发罪犯改造积极性主动性。健全完善教学楼功能、整合图书馆、亲情互动等资源,积极实施“红(红苹果公益)黄(黄丝带帮教)蓝(蓝风铃恢复性司法实践)紫(紫丁香亲情修复)”行动,搭建线上线下社会融入通道,缩短罪犯与社会的心理距离,为回归社会奠定基础。
改造成效:内外兼修,彰显育人实效

大红袍茶话坊运行以来,罪犯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显著提升,“茶汤未凉事已了”成为调解工作常态。2025年,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0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98%。年内共开展线上职业技能培训6批次,320名罪犯考取茶叶制作与加工、花卉栽培与管理、保健推拿、民宿管理等职业资格证书,出监人员再犯罪风险进一步下降。《武夷茶文化在服刑人员心理矫正中的实践探索》入选国家级课题,形成可复制的文化矫正“福建样本”。
未来,武夷山监狱将持续深化“茶+枫”改造模式,让每一缕茶香都成为重塑灵魂的力量,书写监狱工作现代化的新篇章。
(陈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