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大会 高墙内的“非遗”技艺传承(四)
来源:省监狱管理局 时间:2021-08-09 18:03

世遗大会 | 高墙内的“非遗”技艺传承(四)

 

44届世界遗产大会对于福建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展示机会。为全面打响“全福游、有全福”品牌,扩大福建文化和旅游影响力,福建推出了“一城七线”考察展示路线。

 

  “一城”即大会所在地的福州市片区,以福州古厝和闽都文化为主题,展现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七线”即七条文化和自然遗产考察展示路线——闽越文化和朱子文化展示线、华侨历史和特色建筑展示线、名城保护和海丝史迹展示线、福建土楼和客家文化展示线、闽东文化和传统村落展示线、考古遗址和土堡建筑展示线、石头古厝和南岛语族寻根展示线。

 

  在这“七线”的沿途中,我省各监狱在为保护、传承“非遗”文化上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武夷山监狱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培训,泉州监狱、厦门监狱的掌中木偶、妆糕人、二十四节气鼓等,莆田监狱、漳州监狱的木雕、舞狮、布袋木偶、大鼓阳伞等,龙岩监狱、宁德监狱的土楼夯歌、畲族歌舞、柘荣剪纸、福安油扇传统技艺……这些高墙内的非遗技艺培训展现了精彩纷呈的活力和效果,监狱在引导罪犯学习非遗技艺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罪犯的文化自信,使非遗技艺在高墙内得以特殊地传承。

  学习手艺探索新生 

  揉泥、拉胚、定型、修胚、上釉……建阳监狱“建本”工作室内好不热闹,誊写、描画、校对、调墨、印刷……一片繁忙景象。

 

  “建盏”和“建本”制作技艺是建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两件瑰宝。近年来,建阳监狱在监内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培训中心,将闽北特色文化引入监狱,“建盏”“建本”两个工作室就是专门为此设立的。

 

  此举是建阳监狱探索教育改造工作新途径的一次有效尝试,充分提升了教育改造质量。“学习制作建盏,不但让我了解了建阳的历史,更激发了我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我愿意为传承这一传统技艺贡献了一份力量,争取出狱后凭着这门手艺重新生活。”一名罪犯如是说。

  结下良缘重塑新生 

  布袋木偶,因需演员用手指直接操纵且动作节奏明快,迅捷有力,所以在闽南地区被称为“掌上班”。演员运用偶人不同的立姿、头姿、手姿、步姿,塑造出有内心活动的偶人形象,夸张而又真实。

  为将地方非遗技艺传承与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相结合,使罪犯从中华传统技艺中汲取力量,漳州监狱聘请了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漳州布袋木偶戏传承人陈黎辉老师进监培训授课。

 

  2013年,监内“非遗”项目表演队——天祥木偶队成立,队伍一成立,就吸引了很多罪犯的积极参与。通过学习,他们不仅矫正了骄横恶习,掌握了传统技艺,还主动将服刑过程中的生活场景、优秀改造案例,以布袋木偶的形式进行表演。

  曾是木偶队一员的劳某表示,在服刑期间与布袋木偶戏结缘,是他人生中一次重要的收获。刑释后的劳某,成为了陈黎辉老师的座下弟子,多次跟随老师到各地参加公益演出。

 

  “希望能利用这个身份,为布袋木偶民间文化交流尽自己的一份薄力,这是传承人的使命和职责,更是对自己曾经犯罪的一次自我救赎。”劳某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自己能做一名有信仰、有情怀的非遗传承人。

  凝聚希望焕发新生 

  自2016年以来,莆田监狱教育科定期邀请仙游非遗木雕传人郑师傅等进监开展教学,累计1180多名罪犯参加了学习,这一项实用技能为他们今后走上新生活之路开了一扇门。

  “种子破土而出的时候,不会去想遇到的是风雨,还是阳光……它只知道向上、向上、再向上,最终开花结果!”这是陈某最喜欢的一句话,他是“非遗之花”在高墙内绽放、绚烂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陈某在莆田监狱服刑期间,凭着对木雕的浓厚兴趣,加入了木雕工艺工作室。开始木雕学习后,他仿佛找到了人生的目标。练就了高超的木雕技艺后,他还被监区选中担任监区非遗文化工作室的教员,给其他罪犯传授技艺。这种肯定和认同,让陈某更是勤加练习,毫不保留地将自己所学再传授给监区其他罪犯,整个人有了非常大的转变。

 

  文化是力量,凝聚着希望,鼓舞着梦想。曾经播种下的希望种子,如今结出丰硕的果实。刑满释放后,陈某选择了创业,凭借高超的木雕技艺和吃苦耐劳的性格,他成为了一家木雕工艺公司的老板。

  展现成果追梦新生 

  为了将闽东优秀地域文化与罪犯教育矫正工作有机融合,宁德监狱民警走遍了闽东的山山水水,经过一番考察之后,引进了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柘荣剪纸。

 

  只要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就在手中诞生,创作这些精美图案的不是“巧女”,而是宁德监狱的罪犯。

  “这些作品真的是罪犯画的吗?太厉害了!”“监狱跟我想象的太不一样了,你们民警真的很棒!”……

 

  2019125日,一场由宁德监狱与宁德市慈善总会联合举办的“阳光归途”罪犯油画剪纸作品展在宁德市艺术馆举行,吸引了普通市民、艺术爱好者以及外地游客等2000多人次前来参观。

 

  人们对罪犯能够创作出这么高品质的作品表示由衷的赞叹,更对福建监狱探索创新改造方式的勇敢实践表示钦佩,纷纷为监狱民警竖起了大拇指。

  长期以来,福建监狱坚持以政治改造为统领,扎实推进五大改造工作,打造特色教育改造文化,促进监区文化建设。坚持“以文化人”开展艺术矫治,大胆探索与创新教育改造方式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中的引入,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罪犯劳动技能的培养。

 

  下一步,福建监狱将继续挖掘地方非遗文化项目,积极探索非遗技艺与教育改造的结合,让罪犯在陶冶情操、掌握实用技能、学会团结协作的过程中,走上新生之路。

 

 

(陈晓蓉)

特别鸣谢:蔡洪祖 陈世清 欧清松

陈奇财 陈万建 王鸿 钟桂生 甘俊俊 陈强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