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声 | 不放弃爱自己才是“新生”的意义
来源:福建省监狱管理局 时间:2023-06-12 12:45

  “感谢社会的包容和政策的支持。”年过半百的傅某没想到自己竟能重获新生。“要感谢监狱民警的悉心教导,是他们让我没有放弃自己,给了我信心和未来。我一定要走正道,不再干违法犯罪的事!”近日,永安监狱民警对刑释人员傅某进行回访时,傅某坚定地作出表态。

  刑释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弱势性、风险性和边缘性的社会特性,使他们回归社会后的心理问题、权利保障、社会保障和就业等生存问题的解决程度,直接决定着他们能否真正走上新生之路。永安监狱民警介绍,研究并掌握刑释人员的现实生存状况,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置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尤为重要。

  “帮教工作不仅可以做在刑释后,也可以做在服刑中。傅某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民警坦言。

偷逃税款初入狱

  傅某今年57岁,曾从事服装贸易,5年前因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3个月。“本以为能通过偷逃税款达到获利目的,却不成想因此入了狱。”回想起过去的糊涂事,他连连摇头。

  “上了年纪,又吃过牢饭……出来怎么做生意?公司的形象都被我毁了。”傅某一度心灰意冷,担心出狱后的生活,成天郁郁寡欢,拒绝参加劳动,抵触民警管理。“那会儿,我一点学习和改造的动力都没有,痛苦、压抑、反抗、麻木……只想自暴自弃。”

温情谈话解心结

  所在监区民警看出傅某的异样,秉承“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做好狱内帮教”的信念,试图通过谈心谈话打开傅某的心结。

  “人人都有可能犯错,重要的是要懂得自省,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及时改正。”“迷途知返,努力改造,弥补自己犯下的错。”“大家都没有放弃你,只要你不放弃自己,就有机会。”民警鼓励他趁着还年轻,把刑期当学期,多学些知识,以便将来回归社会。

  “是啊,如果连自己都放弃了,那还期待别人对我什么态度呢?我会好好改造,学习技术,争取重新步入社会。”听了民警一席话,傅某醍醐灌顶。随后他重新振作起来,迅速融入分监区改造氛围。

  把掌握一技之长作为重返社会的保障点,把自我改造作为早日新生的根本点。在服刑改造期间,傅某不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及各项监规纪律,以《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还认真参加政治、教育、文化、劳动等改造,用改造成绩来洗涤灵魂。

  傅某以其良好的改造态度与表现,成功减刑4个月15天。

重整旗鼓获新生

  出狱后的傅某确如其领悟的那般“自己先做到不放弃自己”,带着服刑时接受的形势政策教育和就业创业培训课学习到的服装加工技能等,他重拾旧业,注册成立了一家经营服装类的外贸公司。

  创业初期,由于与社会发展存在部分脱节,不能较好地了解外贸政策和跨境物流体系,傅某在经营中屡屡受挫,但他并未气馁。在深刻反思公司经营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后,傅某系统学习了外贸知识、外贸企业管理,很快解决了问题。

  傅某找回失去的自信,重燃希望。在政策的扶持下,他的公司日益改善和发展,业务量有了明显增加。

  “古人云,一失足成千古恨。可我想说,失足未必千古恨,回头才会满园春。”傅某深有感触地说,“自己已经‘错’过一次,不能再‘错’了。企业的生存之道是诚信,‘诚信’二字不仅是对客户,更是对社会,一定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合法经营,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更好地回馈社会。”

  傅某的“新生”并未止步于此。其公司在他的带领下,愈加壮大,身边一批人也投身其中,在增加人员就业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丰厚的物质回报。

  傅某说,“新生”的意义在于“新”,重新做人,开始新的人生,“但不变的,也是最重要的,是严于律己。要尊法守法,遵从社会公德,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自己,这样才有机会为家庭、为社会作出自己应做的贡献,这也是爱自己的一种表现吧。”他笑了笑。

(胡苏婷)

注:图源网络,侵删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