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一家汽车贸易公司的老板,很有生意头脑,在二手车交易行业混得风生水起。可欲望不断膨胀,为了抓住每一份订单,扩大业务量,获取更多利润,性格冒进的他在自己的汽车交易业务中,伙同他人伪造证件,企图偷税漏税。由于对法律无知,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没有概念,最终触碰了法律的红线。
2019年,杨某因犯伪造身份证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两个月,交付厦门监狱执行刑罚。刑期短、法律知识缺乏、抱有混日子的思想……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将杨某带回正轨?
刚来到厦门监狱服刑的杨某,自恃刑期短,对监规纪律充耳不闻,“就剩10个月,只要我不犯大错,混一混就出去了,有什么可努力的。”
“刑期短是事实,但绝不是逃避改造的借口!”在狱情分析会上,分监区民警针对杨某的情况,制定了“一人一策”方案,“我们能做的一定要做,争取在剩余的时间内纠正他好逸恶劳、贪财狡猾的思想。”
监规纪律规范化教育、法治教育、谈心谈话……分监区民警一步步带领杨某反思过往,使其渐渐树立起法律意识,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在。通过对比入狱前后的生活,引导杨某沉下心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只有严格要求自己,在监狱遵守监规,在社会遵守法规,在行业遵守行规,才能提升自身素质,公司才能有所发展。”民警的教诲,让杨某明白踏实奋斗的重要性,只有每一步都脚踏实地,才能站上更稳定的高峰。
此外,分监区民警针对杨某从事汽车行业的情况,鼓励他学习和汽车有关的专业技能,“由于杨某刑期较短,无法报名参加中职技术教育,为此我们也费了一番力气。”抱着多学一点是一点的想法,分监区民警将杨某的情况汇报至教育科,开通“绿色通道”,让杨某加入了监内的汽修专业班,“虽然来不及完成全部的课程任务,但学了总比没学好。”
找其他罪犯借中职技术教育汽修专业书籍、遇到问题请民警帮忙转达授课老师……杨某十分珍惜学习的机会,充分利用空余时间自学专业技术,“我在行业内的口碑毁了,想东山再起是很不容易的。”虽然杨某对重回二手车交易行业的人生规划犯怵,可仍鼓起勇气,“警官说的对,混日子对我出监后起不到任何帮助,倒不如沉下心提升自己,用能力说话,让大家看到新的我。”
服刑期间,在民警的教育引导下,通过学法,杨某明白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2020年4月,他刑满释放后,对自己的事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规划,“我打算转变工作运作模式,用踏实勤劳的奋斗,换取实实在在的硕果。”
初期,服刑的经历确实对杨某的生意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他认真纠正错误,在生活上更加自律,在工作上更加稳重,在生意业务往来中更加讲规矩。业务的革新、生意伙伴的更换、对法律的认识和重视,让他周围聚集了更加高质量的生意伙伴。此外,杨某不仅组织员工充分学习公司运营的相关法律知识,还聘请了法律顾问,遵守法律规定的同时,保障了公司的合法权益。
“在疫情影响下,他的店面缩减了很多,员工数也减少了大半,但杨某坚持稳扎稳打,扛过了这三年。”回访民警介绍道,如今杨某工作生活稳定向上,店面做了新的拓展,汽车生意红红火火,给家人带去了更多的幸福与安心,正朝着更加积极的人生方向迈进,“他曾提出要回馈社会,为其他刑释人员提供就业岗位的想法。他说自己公司虽然不大,但也为帮助他们度过适应期,为社会稳定贡献一份力量。这几年,他也确实这么做了。”
(陈晓蓉 纪家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