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十个“宪法宣传周”的到来,高墙内罪犯的法治教育进入“宪”在进行时。为让宪法学习既“冒热气”又“接地气”,厦门监狱“蒲公英”普法志愿者团队巧用劲、用巧劲,运用“宪法+”模式突破传统普法宣传模式,以更加鲜活的形式进行教育普及,让宪法精神根植高墙。
宪法+改造仪式
微微晨曦中,厦门监狱将宪法法治教育融入正课教育时段,“宪法晨读”现场,琅琅书声此起彼伏。民警将罪犯入监宣誓仪式作为宪法教育的“发力点”,通过在宣誓仪式前宣读宪法规定罪犯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建立罪犯对于宪法的完整认知,增强宪法意识。
宪法+普法课堂
“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包办婚姻,有没有违反宪法?”“六耳猕猴冒名顶替孙悟空,侵犯了他什么权利?”厦门监狱“蒲公英”普法志愿民警的普法课堂上,看似“高大上”的宪法知识和“接地气”的故事擦出火花。一个个小故事中饱含着宪法精神,让罪犯在听故事中提升学法兴趣。
宪法+趣味竞赛
罪犯群体平均学历较低,民警引入普法趣味竞赛,以号房为单位进行小组赛,分为“宪”学现用、“宪”身说法、穿针引“宪”三个环节,让参赛选手你争我赶,力争上游。“参加比赛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用肢体动作把法律词汇表达出来,让我对宪法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罪犯周某在比赛后深有感触。
宪法+思想感悟
“原来我认为宪法与我应该很遥远,通过学习才发现,宪法一直在我身边。”普法志愿民警以“宪法与我相伴”为题,组织罪犯书写心得体会,并以号房为单位,就宪法宣传周开展主题号务讨论会,引导罪犯切实做到把法律知识运用到改造生活中,强化宪法认同感,使宪法宣传周活动取得扎实的成效。
为了切实让宪法走进罪犯内心,厦门监狱“蒲公英”普法志愿团队充分利用板报、文化长廊等载体,图文并茂地介绍与罪犯生活密切相关的宪法规定。后续开展的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一系列活动,更是在罪犯中掀起了学习热潮。
下一步,厦门监狱“蒲公英”普法志愿团队将抓住高墙普法“难点”“痛点”,深入挖掘法治教育“新路子”,助推监狱普法工作焕发“新生机”。
(赖斯桐 郑红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