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监是偶然,出监是必然。”“只要减不了刑,就躺平。”这些看似随意的话语,背后却隐藏着罪犯错误的认知和再犯罪的潜在风险。民警们深知,若不及时纠正,罪犯刑满释放后有可能再次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之前的教育改造努力也将付诸东流。
近期,一场针对临刑释罪犯的“破迷航 筑新生”专项教育改造活动在武夷山监狱开展。
风险剖析,算清五笔账
“有些玩笑开不得!”在“再犯罪风险”警示课堂上,民警从“法律账、经济账、家庭账、健康账、前途账”五个维度,帮助罪犯深刻认识再犯罪的严重后果。
“超过一次的冲动犯罪,带来的不仅是减刑困难,还有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紧张的家庭关系。”课后,民警给每名罪犯发放《人生账单》,要求他们认真填写自己的“五笔账”,“希望这张账单能时刻提醒你们,远离犯罪的深渊。”
现身说法,唤醒迷途人
“我已经是第四次申报减刑了,当法官说我失去减刑资格时,我的心像被堵住了一样。”罪犯江某在现身说法时,声音哽咽。因多次盗窃入狱,累计刑期长达15年的他,颤抖着双手向大家展示孩子的照片:“第一次入狱时,女儿刚上小学,现在她都高中毕业了,可我一次家长会都没参加过。”
罪犯江某坦言,前两次出狱后,他抱着“大不了再进去”的想法,继续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直到有一次,女儿用陌生的眼神看着他,他才幡然醒悟:“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现在连陪在家人身边都成了奢望。”看着他斑白的鬓角,现场不少罪犯都红了眼眶。江某的亲身经历,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那些还在迷茫中的罪犯。
承诺启航,拥抱新未来
活动接近尾声,全体临刑释罪犯郑重签下《新生承诺书》,并在公示栏悬挂心愿卡。“希望开个小吃店,让爸妈安心”“再也不碰毒,做个好爸爸”……一句句朴实的话语,饱含着他们对新生的渴望。
“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但永远有重新开始的可能。”此次“破迷航 筑新生”专项教育改造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从发现罪犯的错误思想,到查阅档案、精心策划活动,从耐心讲解再犯罪风险,到寻找合适的现身说法案例,民警们用实际行动,为罪犯点亮了新生之路。
来源 | 武夷山监狱
作者 | 颜博威 陈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