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官,我睡不着觉……”泉州监狱罪犯林某找到民警,倾诉他的痛苦:十年来他几乎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最近梦魇更是如影随形,折磨得他痛苦不堪。民警询问他原因,他沉默了许久,哽咽道:“警官,我想赎罪,可当年的受害者没有机会原谅我了。”
心魔还需心药医
罪犯林某,因强迫被害人加入传销组织,使用暴力致被害人死亡,被判处无期徒刑。自其向民警表达了希望通过履行财产刑来赎罪的诉求后,民警高度重视,费尽周折帮助他联系到原审法官。虽已过去十年,法官对案件的细节仍记忆犹新,在谈及此案件时,表情严肃而凝重,“这起案件性质恶劣,但如果能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对社会关系实现一定程度的修复,那也是司法公正的一种延伸。”
但赔偿方式如何确定需要谨慎考量——林某家庭状况不佳,而受害者家属因失去亲人的伤痛,其抗拒心理必然强烈。可以预料到,其中困难重重。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联系受害者家属王某时,民警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实际遭遇的困难远超预期。电话一次次被挂断,拒绝沟通成了常态。然而,民警们没有抱怨与退缩,“化解需要耐心、时间与真诚。”民警坚信水滴石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受害者家属的信任,同意协商赔偿问题。
在漳州中级人民法院的两名法官和泉州监狱民警的共同见证下,林某母亲和受害者家属王某达成了谅解协议。考虑到罪犯林某家庭的实际情况,协议采用了分期付款的方式,即先赔付13万,后续6万分期付款,其中,林某每月也从自己的劳动所得支付一部分赔偿款。
一句胜于千金
“虽然被告在中院交了十几万,但因为我们不知道信息,一直没能拿到赔偿款。”受害人家属王某对民警表示感谢,他解释道,“刚开始接到电话,我还以为是诈骗电话,经警官耐心讲解才明白活动目的。”
下一步,泉州监狱将继续开展恢复性司法活动,探索构建监狱、家属、法院的三方互帮共建体系,进一步激发罪犯改造信心,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来源 | 泉州监狱
作者 | 郑航勇 洪孙汉 杜英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