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官好:近期会见,得知我父亲(与我同案)因患病转入建新医院治疗,我十分担心,寝食难安。自服刑以来,我再未见过父亲,迫切地想要了解他的近况,尤其是身体状况……恳请批准我此次特殊亲情帮教。”
——罪犯陈某
一道高墙,圈出了与外界隔绝的改造空间,却隔不断血脉相连的牵挂。近日,建新医院的亲情会见室内,罪犯陈某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父亲。这一幕的背后,藏着一段关于监管温度与亲情救赎的改造故事。
一纸申请
承载万千期盼
陈某与父亲因共同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均被判处有期徒刑。入狱后,父子二人分别在不同监狱服刑。一次亲情电话中,陈某意外得知父亲在狱中突发疾病,已转入建新医院接受治疗改造。
“家里最疼我的就是我爸,现在他病了,我却连说句话的机会都没有……”陈某入监以来一直踏实改造,遵守监规纪律,但那段时间,愧疚与担忧像两座大山压在心头,他常常彻夜难眠,改造时也心神不宁。怀着最后一丝希望,陈某写下会见申请,恳请能在父亲住院期间见上一面,了却心头牵挂。
一次特批
彰显执法温度

民警收到申请后,第一时间找陈某谈心,耐心疏导其情绪的同时,将申请整理上报,启动特殊会见审批流程。
监狱领导围绕陈某的改造表现、父子二人的案情关联、会见的安全风险等开展全面评估,最终予以批准。“他们虽是罪犯,但亲情是人性最本真的牵挂。满足这份合理诉求,既是对他们情感的尊重,更是一次直击心灵的感化教育。”监狱领导表示,刑罚的意义不仅在于惩戒,更在于挽救每一颗迷途的心灵。
一场会见
盛满悔过与牵挂

会见当天,陈某看见曾经硬朗的父亲,身形消瘦了许多,双手双腿因病痛微微肿胀。“爸,您身体怎么样?哪里还难受?”陈某紧紧握住那双熟悉又陌生的手,声音止不住地颤抖。
“我没事,别担心。倒是你,看着瘦了不少,改造压力大不大?有没有好好吃饭?”陈父语气里满是疼惜。父子二人没有过多的寒暄,而是轻声叮嘱与坦诚交流:陈某一遍遍安慰父亲安心养病,郑重承诺“以后一定更努力改造,争取早日出去好好弥补这个家”;陈父则红着眼眶反思自己,反复叮嘱儿子“在里面要听民警的话,好好改造,别再让家里操心”。
会见结束后,陈某找到民警表示感谢,并迅速调整状态投入改造。于陈父而言,见到牵挂的儿子,也让他一扫此前的低落情绪,治疗的积极性和精神状态明显改善。
高墙之内
法律的威严不止惩罚
人心之中
亲情的力量从未褪色
来源 | 建新医院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