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内的生命守护和警魂淬炼
来源:福建省监狱管理局 时间:2025-10-27 11:19

  在厚重的铁门内,有一支特殊的白衣队伍,他们既是医生,更是监狱人民警察。三把来自社会医院的“柳叶刀”,在这里经历了思想的蜕变,完成了职业生涯的华丽变身。

初入高墙

从“医者”到“警医”的身份迷茫

  “第一次穿着警服走进监狱医院,听见身后铁门闭合的声音,我的心也跟着沉了一下。”翔安监狱医院医生叶凯榕回忆道。更冲击他的是接诊第一个病人的情形,“那是一名犯故意伤害罪的罪犯,手上还戴着手铐。当时我拿着听诊器犹豫了半天,心里一直在纠结——真的要给一个伤害过别人的人看病吗?”

  这样的迷茫,医生陈耀琦和吴金锻也曾经历过。陈耀琦坦言:“在社会医院,医患关系纯粹是救治和感恩。但在监狱里,我们还要面对执法者与服刑者之间的身份区别。”吴金锻也说道:“在看与不看之间,我的内心斗争了很长一段时间。看,一想到他们犯下的罪行,内心就很排斥;不看,又有违医生的职业操守。”

破茧时刻

生命权益和职业道德的认知重塑

  三人的抵触情绪,监狱医院领导看在眼里。教导员罗辛没有简单说教,而是组织他们系统学习监狱法、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

  “健康权是基本人权,不因身份而剥夺”“惩罚与改造、服刑和救治并行,这是我国法治文明的具体体现”……这些理念逐渐渗透进他们的思想。医院院长魏浩文则带着他们走进病房问诊、深入监区巡诊。真正让三人触动的,是魏院长的一句话:“他们犯了错,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如果我们漠视他们的健康,乃至生命,这不仅有违医生救病治人的职业操守,更违背了监狱人民警察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的初心。”

  他们逐渐意识到,在这里,医生不仅仅是把脉问诊,更是化解心结、助力改造的重要角色。他们的思考维度,慢慢从单纯的看病开药,拓展到“身心兼治、教医结合”。

华丽转身

柳叶刀下彰显医者仁心

  转变认知后,三人的“破茧绽放”体现在了行动上。

  罪犯张某患有精神疾病,情绪极不稳定,曾因冲突造成掌骨骨折。在监狱医院住院期间,叶凯榕不仅精准处理其外伤,更在每日查房时把教育改造和心理矫治穿插其中。经过多次接触,张某终于敞开心扉:自己因年幼时父爱缺失,性格变得自卑敏感。

  找到心理症结后,叶凯榕针对性地倾听开导,帮助他建立正确的人格和社交认知。多番交流后,张某情绪平稳许多,开始服从管理、积极配合治疗,还主动参加改造活动。他感恩地说:“叶医生不仅治好了我的手,还治好了我的心。”

  罪犯吴某年龄偏大,改造消极。陈耀琦在巡诊时发现他近期排便习惯改变、伴有便血,凭多年外科经验,怀疑患有结直肠疾病。他迅速安排结肠镜检查,确诊为早期结肠癌,因治疗及时,该犯已恢复健康。

  吴金锻曾是一家县级民营医院的外科骨干,转行进入监狱系统后,凭着外科医生特有的果断和严谨,把外科手术里管东西、防感染的经验,成功运用在高墙内的医疗保障上。

  如今,叶凯榕、陈耀琦、吴金锻三人已成为翔安监狱医院的业务骨干。他们用手术刀般精准的双手守护每一个生命,用医者仁心传递着温暖力量,更引导病犯找到新生的方向。

来源 | 翔安监狱

作者 | 伍传杰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