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翔安监狱的高墙内外,两种不同的人生轨迹,却因重阳节而交织出相似的情感共鸣:对亲情的渴望。

当监狱沉重的铁门缓缓开启,一束暖阳为刑满释放的张某镀上了金色的轮廓。他下意识地抬手遮挡,在眩目的光晕中,渐渐看清了门外那个佝偻的身影——两鬓斑白的母亲拄着拐杖立在风里,那件洗得发白的旧外套在消瘦的身子上空荡荡地晃着。
“妈……”他三步并两步跑上前去,双膝重重跪在地上。老人颤抖的手抚摸着张某布满泪痕的脸,粗糙的掌心摩挲过岁月刻下的皱纹,浑浊的泪水滴落在他新生的黑发间:“出来就好……出来就好……”
这一声“妈”,承载了太多的愧疚和期盼。张某因诈骗罪入狱多年,母亲独自承受着邻里的议论和生活的重担,却未曾放弃对他的等待。每逢会见,她总是最早到、最晚走,隔着玻璃窗一遍遍叮嘱:“好好改造,妈等你。”如今,儿子终于归来,恰逢重阳,这份团聚,对她而言,胜过世间万千礼物。

与此同时,高墙内的谈话室里却是另一番景象。罪犯李某面对民警的谈话,始终用麻木筑起心墙,倔强地表示对家人“不抱期待”。
“你了解你自己吗?”民警的目光沉稳而恳切,“这些年来,你总觉得是家人不理解你,但你是否想过,这一切的源头,正是你当初的错误带给他们的痛苦?”民警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真正的理解,从来都是从认清自己开始的。”
近一个小时的深入交谈,渐渐融化李某冰封的外壳。他想起在看守所时最后一次见面,父亲欲言又止的沉默,母亲低头压抑的抽泣……那些被他刻意忽略的细节,此刻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民警顺势追问:“马上就是重阳节,你想过家里年迈的父母吗?你忍心让他们在这个节日里,独自承受思念和孤独吗?”这句话如重锤击中心扉,李某猛地一震,他抬起头,声音有些发颤:“林管教,我……我可以申请打亲情电话吗?”
翔安监狱领导介绍,在重阳节来临之际,监狱扎实组织罪犯开展“一次讲堂、一封家书、一通电话、一场会见”等系列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孝老爱亲、尊师重道等优良品德融入罪犯日常教育改造工作,借助亲情的力量唤醒迷失的灵魂,着力提升教育改造质效。
在这个寓意敬老与团圆的重阳节,无论是张某与母亲重逢的泪水,还是李某鼓起勇气拨出的那通电话,都是翔安监狱用心用情教育改造罪犯的最真实缩影。这期间发生的每一个故事,都在诉说着同一个道理:亲情是照亮迷途的灯塔。正如一位服刑罪犯在信中写道:“曾经的错误让我失去自由,但家人的等待让我明白,人生的路还可以重新开始。”
来源 | 翔安监狱
作者 | 伍传杰 董冬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