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福建省监狱网

    

从指间到舌尖,福建监狱全面保障罪犯健康权

时间: 2020-10-29 20:07 阅读:{{pvCount}}次 字号:
分享到:

  在高墙内服刑的罪犯,他们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是影视剧里的阴森黑暗,是人们印象中的恐怖绝望,还是被某些舆论带偏了的舒适豪华?就让本文带你走进福建监狱,去了解罪犯健康权的保障。

  对普通人来说,一根烟、一个蛋、一餐饭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事,但对监狱的监管安全和罪犯教育改造工作来说,却是小事不小。近年来,福建省司法厅和省监狱管理局党委正是从这“三件小事”入手,从指间到舌尖,积极探索保障罪犯身体健康权的改革措施,全面保障罪犯的合法权益,更以此作为构建新时代监狱制度体系,推进我省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禁“一根烟”带来的变化 

  “我是一名重刑犯,以前在社会上的时候以贩养吸,对毒品已经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性。入监后只能靠吸烟来缓解毒瘾,一天至少要抽两包,每个月的开支基本全用在买烟上了。一开始禁烟我非常难受,真是百爪挠心。对此我极力反抗,甚至在一些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偷偷藏烟。然而很快警官就识破了我的心机,经常找我聊抽烟的危害,还给我们发糖果、领养花草,参加兴趣小组,让我们这些老烟枪缓解戒烟带来的不适感。在警官的帮助下,我成功戒掉二十年的烟瘾,没想到毒戒了,烟也能戒掉,现在身体和精神都好了很多。”

  “我服刑后,家里经济更困难了,但是家里人还要每月提供生活费给我买烟,这给他们增加了很大的经济压力。戒烟后,这笔钱用在了孩子的学习和家庭开销上,我和家人的关系也比以前和谐了。”

  这是建阳监狱第七分监区点评会上,两名重刑犯的现身说法。是什么促使他们决心戒烟,并积极化身狱内禁烟宣传大使的呢?

  这要从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监狱管理局第一政委邬勇雷在基层调研时说起。在两年前到基层监狱的一次调研中,邬厅长了解到,一些罪犯把个人钱款基本都用在购买香烟上,这样既不利于监管安全与消防安全,也不利于罪犯身体健康及恶习矫正。如何做好狱内禁烟工作被提上了厅局党委的议事日程。

  在全省监狱中最早开展禁烟的漳州监狱狱政管理科科长黄俊熙记得,漳州监狱是在2010年前后开始在监区禁烟的。先是号房里不能抽烟,接着是在分监区设置抽烟区,逐步减少抽烟的区域和时间,让罪犯在生理和心理上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虽然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但是在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段违规现象高发期。对此,监狱意识到禁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要加强引导教育,循序渐进。

  漳州监狱特勤大队应急机动一中队指导员何文智禁烟时在分监区当管教,说起禁烟那段日子,他感触颇深。他告诉记者,禁烟初期,一些烟瘾大的罪犯因戒烟性情大变,情绪激动,暴饮暴食,有的出现拉肚子、咳嗽咳痰的情况。经过医生民警的医学普及,知道是戒烟后心肺器官正常的排毒反应,才渐渐打消了恐惧心理。罪犯违规中,有的是因为主动戒烟而受到号房其他罪犯的排挤,有的是不愿戒烟而故意顶撞民警。对此,分监区民警主动积极开展谈心谈话,同时组织体育锻炼活动。监狱超市增加了零食、水果等,保障因戒烟产生的其他生理需求。一段时间后,这些老烟枪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戒烟对身体的好处,漳州监狱也最终取得了禁烟的成功,罪犯身体素质提高,患病率下降。

  漳州监狱的禁烟工作也给了厅局党委在全省监狱开展禁烟提供了可行的成功范本。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反复调研论证,并在前期宣传发动和部分监狱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厅局党委决定从2019年4月1日开始,福建监狱实行全面禁烟。监狱不再为罪犯供应、销售香烟,拆除点烟装置,将香烟、打火机、火柴等与吸烟有关的物品列为违规品管理。

  榕城监狱狱政生卫科科长吴金贵说:“禁烟后,有吸烟史的罪犯普遍反映咽喉干痒、咳痰症状明显缓解,精力体力、食欲明显改善。特别是一些‘老烟枪’,以前每月开支基本全用来买烟,戒烟后这笔钱拿去买营养品,身体变好了;而无吸烟史的罪犯也普遍认为,监舍环境极大改善,摆脱了吸二手烟的痛苦和无奈。”

  禁烟工作对矫正罪犯恶习,培养积极、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特别对刑期较长和曾经有吸贩毒史的罪犯,矫治改造作用尤其明显。也正因为此,才有了上文中现身说法罪犯的肺腑之言。

  加“一个蛋”背后的故事 

  《监狱法》对罪犯的生活标准和照顾少数民族罪犯特殊生活习惯等都做出了具体规定,从法律上体现了对罪犯健康权的保障。近年来,如何应对物价持续上涨但经费标准未提高给罪犯伙食保障带来的压力,让罪犯在吃饱吃热吃得卫生的基础上,保证必需的营养摄入,成为厅局党委和狱政生卫部门思考并想方设法加以解决的重点课题。

  根据市场物价适时调整罪犯食谱,提高食材性价比是很好的切入点,“蛋”这个老百姓餐桌上的常见菜跃入大家的眼帘。作为一种经济实惠、制作简单、营养丰富的蛋白质补充品,做好“蛋”文章无疑可以解决罪犯每天对蛋白质的需求。为此,福建监狱在保证实物量达标的前提下,适当减少肉类,增加鸡蛋供应,保证每名罪犯每天一个鸡蛋,既满足营养需求,又节约了伙食成本。

  如何把有限的服刑罪犯伙食经费用好用足,省监狱管理局狱政生活卫生管理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为了减少餐桌浪费,基层监狱会定期请职业院校老师进监,对罪犯炊事员进行烹饪技术培训,自制糕点,促进菜品多样化,提高菜品口感,节约伙食成本。”记者在一些基层监狱的罪犯食堂见到了馒头、肉包、面包等主食,还有荤素搭配、品种多样的菜品,而这些都出自伙房罪犯之手。

  对罪犯进行餐饮方面的技能培训,不仅提高了伙食质量,减少了餐饮浪费,也是一条让服刑罪犯掌握一技之长、顺利回归社会的重生之路,更充分体现了我国监狱“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工作方针。

  中秋节前,女子监狱二监区的民警收到一张明信卡。寄信的林某四年前出狱,回到她的祖国韩国。她在信上写到:“在女监服刑的那段日子,我感受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吃到了以前从未吃过的礼饼,当时我还不敢相信,那么精致又好吃的糕点,居然都是同改们做出来的。又是一年中秋月圆时,我想念你们,也感恩你们……”

  信中提到的“礼饼”就是女子监狱罪犯制作的福州传统美食。为帮助罪犯培养一技之长,女子监狱从监外引进专业面点师,教授罪犯制作面点,开启了制作“礼饼”的先河,监狱伙房从最开始的模仿制作,到后来研制出女监“独家配方”,做出“女监口味”的“礼饼”。去年,女子监狱还与省电大、省二技校等专业院校合作,开设面点、电商营销、餐饮等培训班,为首批80多名刑满释放人员与社会就业之间搭建了一座彩虹桥,帮助她们更好地回归社会。

  做“一餐饭”引发的启示 

  罪犯食堂的“一餐饭”,牵涉到的是监狱大宗物资采购、饮食卫生安全、监管秩序稳定和教育改造工作等方方面面。

  近年来,福建省监狱管理局针对大宗物资分散采购存在的众多弊端,以发挥集中采购规模效应为出发点,思变创新,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探索“统招分签”新模式,对全省监狱系统采购数量大、金额高、规格统一的大宗物资,如罪犯食堂的大米、面粉、食用油等,由省局集中招标确定供应商并签订《框架协议》后,由基层单位根据各自需要与供应商签订具体采购合同,既降低了采购成本,保证了物资品质,又提高了采购效率,减少了廉政风险。据悉,自采用“统招分签”模式后,采购成本比之前节省了10%左右,该做法得到司法部的充分肯定,也被省财政厅采购办在福建省政府采购网上刊发宣传。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省监狱管理局狱政生活卫生管理处副处长章祖强表示,一直以来,食品安全都是我省监狱生卫工作的重点。为确保罪犯“一餐饭”食材质量,省监狱管理局专门制订了食材验收管理指导意见,对验收标准、流程、方法进行了明确和规范。罪犯食堂每日对照采购计划和验收标准对购进的所有食材进行严格验收,索票索证,并对蔬菜进行农残速测;不定期对主要食材进行抽样,送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质量检验;省监狱管理局每季度邀请省粮油中心检验站对统招的罪犯粮油物资进行抽样检验。监狱值班领导每日深入罪犯食堂,现场查验已加工好的罪犯伙食,把好罪犯伙食质量最后一道关口;每餐饭菜须在专用冰箱内留样48小时。环境卫生、餐具消毒更是每日必做功课。

  此外,全省监狱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罪犯中广泛开展“杜绝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等主题教育,推行“光盘行动”,提倡“零泔水”,积极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并建立奖惩机制,确保节约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各监狱结合实际,积极推广餐饮节约措施,如龙岩、宁德监狱将原来用开放式不锈钢盘装饭改为如今的密封式保温桶装饭,虽然只是盛装用品的小小改变,却既节约了粮食又保证了健康。

  小小的“一根烟一个蛋一餐饭”,涉及的是监管安全的重要一环,更是监狱执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让人们在严刑重罚之外看到法治的另一种力量,那是对法律的尊重和坚守,对人性的改造与教化,也是现代文明监狱建设的基础。

  (谢伟英 陈晓蓉 陈宇光)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