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福建省监狱网

    

榜样丨高墙摆渡人,一个也不放弃

时间: 2020-11-05 19:17 阅读:{{pvCount}}次 字号:
分享到:

  漳州监狱民警黄艺勇是一名基层管教,在面对形形色色的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中,他秉承“一个也不放弃”的信念,只要罪犯在高墙内一天,就不放弃对他们的教育、改造、感化,因为他深知,这就是一名监狱民警、一名高墙灵魂摆渡人的职责和使命。 

  盗窃犯狱中屡次违规成了“烫手的山芋” 

  33岁的沈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6个月,收押在漳州监狱十六分监区。刚下队的时候,沈某的改造表现还算稳定,可是时间一长,他就耐不住性子了,给分监区造成了不少麻烦。

  十六分监区的领导及管教民警多次与沈某谈话,希望通过教育引导的方式,让他端正身份意识,自觉改造,而他却依然我行我素。沈某认为民警不能把他怎么样,这么多罪犯,为什么就是揪着我不放?!因此面对民警的教育时,他开始了当面顶撞。

  对于这样屡教不改的顽固之徒,民警当然不可能听之任之,更不会“不能拿他怎么样”。沈某因为重大违规,戴上了手铐脚镣,被送到了高危监区,过了两个月的严管生活。

  严管期满后,沈某没有再回十六分监区,而是被调到了一分监区。在所有人看来,沈某消极怠工,消极改造,顶撞民警,恶意违规,是典型的“烫手的山芋”。但是,再顽固的罪犯也总得有人教育有人管吧,当时还是一分监区分队长的黄艺勇主动承担起了教育转化沈某的任务。

  黄艺勇没有急于要求沈某立即投入改造,而是一上班就找他谈话,聊一些轻松的话题。也许是黄艺勇的亲和力感染了沈某,在聊天中,黄艺勇了解到,沈某由于腰部旧伤复发,有点力不从心,劳动中跟不上别人的速度,又担心民警和同改(同分监区罪犯)认为他装病,因此更紧张了。了解情况后,黄艺勇告诉沈某“劳动任务暂时不用考虑,等你腰伤恢复了再说”,这一句话让沈某如释重负,对新的环境不再有陌生感和恐惧感,对于眼前的这个监狱警察,不再有抵抗情绪了。

  谁知,沈某的腰伤痊愈后不久又因为胃出血到监狱医院住院。黄艺勇主动到医院看望他,并给他带去了一些生活用品。沈某又惊喜又意外,服刑多年,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居然是眼前的这位监狱警察对自己的关心最多。一场谈话之后,沈某眼中含泪地说:等我出院了,一定好好改造,不给你惹麻烦,不给分监区惹麻烦,否则就对不起你对我的信任和关切。

  此后的沈某对自己的改造任务再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烫手的山芋”彻底转变了。

  毒贩也有亲情的牵挂 

  2015年4月,贵州籍罪犯熊某入狱了,他因犯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某身高160厘米,体重却有57公斤,这个矮胖、粗犷的中年男人,从贵州省织金县跑到石狮市贩卖毒品,做尽伤天害理之事。

  对于这样的人,又有几个人会为他的入狱而感到同情。但监狱就是这样一个威严神圣的地方,不但要惩治这些违法犯罪的人,还肩负着教育、感化、挽救罪犯的使命。

  下队后不久,熊某就知道了自己可能无法减刑,改造态度很消极,常常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不爱说话,不与他人交流,多次因为违规被民警批评教育。

  熊某沉默寡言,但好在没有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这一切被黄艺勇看在眼里。熊某的刑期并不长,如果就这样浑浑噩噩,也很快就能刑满出狱。但是监狱人民警察的责任心告诉黄艺勇,不能随随便便放弃任何一个人。黄艺勇多次找熊某谈话,但是熊某每次都是应付地“嗯,好,是,谢谢警官”,这样的回答没有一丝感情色彩。黄艺勇本着以人为本、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依然耐心地开导熊某,关心他的改造生活。日久见人心,熊某终于不惜字如金了。黄艺勇从问他改造适应情况到他与同改的相处情况,问他工作情况,又问家庭情况,一连串的聊天,终于聊到了他的妻子。原来熊妻周某是他的同案犯,二人因为贩毒被判刑,一起关在石狮市看守所,熊某被押送到漳州监狱后,就再也没有他妻子的消息。熊某不知道妻子在哪里,连写信也不知道该往哪里寄,他内心十分痛苦和担忧。

  有了这样的消息就等于有了突破口,黄艺勇猜测周某可能就关押在省女子监狱,于是,他请在女子监狱工作的同事帮忙了解是否有一个叫周某的罪犯在女子监狱服刑。

  经过确认,女子监狱确有一名叫周某的罪犯,她就是熊某的妻子。黄艺勇拿到了周某的通信地址,再次与熊某谈话,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他,并把写好的通信地址交给他,熊某半天说不出一句话,等他缓过神来,已是眼含泪水,他对黄艺勇连声道谢,一边将写着地址的纸紧紧地握在手中。

  有了妻子消息的熊某感怀民警对他的帮助,心情开朗了,改造也积极了,他说他要好好等到和妻子团聚的那一天。

  父亲病危打醒迷途浪子 

  2017年12月25日,杨某锒铛入狱,因为犯组织卖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要不是收到监狱寄出的会见通知书,他的家人甚至不知道杨某这些年在外面都干些什么。

  七年前,杨某从江西到厦门打工,把年迈的父亲和老婆孩子留在老家。在工厂打工工资微薄,他觉得太辛苦,就到按摩店干起了拉皮条的勾当,后来又离开按摩店,自己当起了“老板”,一做就是七八年,而他的家人也被瞒了七八年。

  这样的杨某,他的妻子对他没有任何留恋,很快就提出离婚,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家,剩下年迈的老父亲还在老家。

  妻儿离开让杨某不知所措,整日心事重重,甚至因为一点芝麻大小的事与同改争执。黄艺勇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他安排人员时刻关注杨某的一举一动和精神状态。在谈话中,他让杨某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入狱服刑,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家庭造成的伤害,对家人造成的伤害,他要让杨某明白,自己犯下的过错,后果就应该自己承担,一味的消沉不能解决问题,而是要想好如何改过才能弥补过错。然而杨某并不领黄艺勇的情,仍然继续消极,不思进取。

  不久,分监区民警看到一封写给杨某的信,信中提到他的父亲身体不好,患了肺肿胀,可能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这样的信是否要直接给杨某呢?他知道父亲病危后会有什么反应呢?黄艺勇觉得河流汛期来临水位高涨的时候,拦截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疏通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黄艺勇向上级领导报告了此事,并向领导请示将信件发放给杨某。他把信件交给杨某后,让他当面打开,看看里面的内容。当杨某看到信中父亲病重的消息,仿佛被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眼泪夺眶而出,说不出话来。为了防止杨某因为情绪激动作出蠢事,黄艺勇寸步不离地陪在他的身边,直到他情绪平复下来。

  杨某表示想给父亲打个电话,而一直消极改造的他根本就没有打电话的权限。特事特办,黄艺勇知道此时是转化他的好时机,于是请示、打报告,和科室沟通协调,找领导审批,忙了一整天,终于把这件事情搞定,让杨某和父亲通上了电话。

  杨某含着泪向父亲忏悔,虽然只有短短的5分钟时间,却让这个多年不走正路的浪子迷途知返。他对黄艺勇给予他的帮助感恩不已,同时也感谢监狱各级领导对他的关心和帮助。他说他要好好改造,争取早点回去为父亲尽孝。

  (陈李秋)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