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福建省监狱网
林敏明,福建省司法警察训练总队政治部二级警长,福建省教育援助协会(红苹果公益)创始人、执行长,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退伍军人、监狱人民警察。
多年以来,党员的初心、警察的职责以及军人的本色,让林敏明在新时代的司法行政战线上走出了一段特殊的人生之路,也让他收获了“凤凰网2020年度十大公益人物”“福建省最美退役军人”“福建省十大法治人物提名奖”“新华网2018季度网络感动人物”“全国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先进个人”等多个荣誉。
戎装换警守初心
从部队退役后,林敏明来到福建省司法警察训练总队担任教官,在人生新的历程续写着军人的本色和党员的初心。福建各个监狱的民警如果到总队培训,都可能是他的学员。
从警教官20余年的生涯,“桃李满天下”令他感到十分欣慰,更让林敏明引以为豪的是,他发起成立的福建省教育援助协会又名“红苹果公益”。
(左一为林敏明)
在训练总队,林敏明接触到了很多基层来培训的同事,在一次和基层同事聊天中,他偶然得知一些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由于父亲或母亲在监狱服刑,祖父母年事已高无力照看,生活状况堪忧;同时由于乡邻、社会的偏见,这些孩子在心理上多多少少存在问题。
“我这才知道,高墙之外还有这样一些需要我们帮助的群体。我开始用心留意这个群体,并尝试着靠近、接触、了解他们。”作为一名司法警察教官,警察的职责和职业的敏感,让他在关注罪犯改造的同时,也让他思考如何防止刑满释放人员的“二次犯罪”以及其子女的“二代犯罪”,打破犯罪恶性循环。
一步一个脚印
在林敏明利用业余时间的不懈宣传下,“红苹果公益”慢慢为大家所熟知、认可,协会服装上印着一只带着笑脸的红苹果,就像孩子红扑扑的小脸,他们聚焦服刑人员子女帮扶,力求在心理健康、权益保障、能力建设等多方面促进特殊群体良性发展。
第一次走访是在2013年年底。林敏明和整个团队都没经验,车子开进村子,志愿者摇下车窗,打听那户人家的住处。“去这家做什么?他们家的媳妇杀人啦!”村民不愿意指路。林敏明没法子,只好去孩子就读的学校,找到老师,证明了自己身份,这才找到了那户人家。
有的孩子小时候见过警察把手铐铐在亲人手腕上,长大后一见到制服、警徽、警车就浑身发抖。林敏明把一只蓝灰色的小熊玩偶挂在协会工作服上,与孩子们做游戏、讲家常、聊学习,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一年时间里,林敏明利用周末时间,拜访了100多户人家,入户探访时忙到没时间吃饭。他和志愿者与服刑人员家属沟通,与孩子谈心。
“我们在狱中开展‘穿墙引线’亲情拓展营等活动,联系司法部门帮服刑人员孩子解决各种问题,协调民政部门帮这些家庭申请低保救助的‘兜底’工作,请教育部门陪伴教育孩子,联络共青团‘入户探访’……”林敏明一个一个地数着。
在一次“红苹果公益”组织的泉州监狱亲情拓展活动中,突然有一位服刑人员举手申请想背背他的孩子,孩子三岁时,他就在监狱服刑,12年中这是第一次父子见面。当他获准背起孩子的那刻,他紧紧抓着孩子的大腿,满脸泪水,迟迟不肯将孩子放下。这场景令人动容,也更坚定了林敏明办好“红苹果公益”的信念。用亲情呼唤服刑人员回归家庭,就可以让社会多一份稳定、家庭多一点希望。
“苹果”树硕果累累
在厅、局各级领导的关心甚至亲自参与下,在身边同事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努力,“红苹果公益”从最初仅有5名人员的自发组织,成长为在福建省民政厅正式注册的5A级慈善组织。
至今,已帮扶援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达到2万多人次,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份、451个县市区,长期帮扶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无一人辍学和犯罪,接受帮扶的罪犯刑满释放后未出现再犯罪行为,在预防“二次”犯罪、“二代”犯罪、降低重新犯罪率方面取得积极的成效。
“有志男儿,志在四方,只要心中有责任,有使命,有担当,永远是部队的好男儿。”林敏明始终铭记着并践行着部队首长的嘱托,怀着对公益事业的热爱与使命,奔波在阻断犯罪代际传播的路途中,帮助更多孩子走出父母服刑的阴影,让阳光照亮高墙后的每一个角落。
成功之路从来没有偶然。林敏明秉持着一名党员的初心,一名警察的职责和军人的本色,让“红苹果公益”在福建省的司法行政战线上结出了累累的硕果。“PC计划”“穿墙引线”……一个个自主创新项目的成功,其背后是一颗在职尽责的责任之心,是情系社会的大爱之心。
(福建监狱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