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福建省监狱网
7月16日至31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福建福州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每一次精彩亮相、每一次引人瞩目,既是人们对技艺、对匠心的再认识,也是感悟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近年来,福建监狱依托福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创性地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与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福建监狱特色的文化环境、文化载体、文化品牌。
截至目前,福建监狱累计开办“非遗”项目培训班180余个,举办教育培训1000余场次,每年有近500余名刑满释放人员从事“非遗”传承与保护项目相关工作,经验做法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
今日起,阳光君将陆续为您展现福建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与非遗项目传承所碰撞出来的“火花”。
作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举办地,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说起福州非遗,除了耳熟能详的闽剧、佛跳墙、牛角梳等,还有许许多多让人惊艳的非遗项目,涉及音乐、舞蹈、戏剧、体育等。
福州地区监狱在充分运用地方资源,引导罪犯传承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拓宽教育改造内涵,打造油纸伞、软木画、篆刻和闽剧等技艺传承培训。福州监狱的威风锣鼓、寿山石篆刻、软木画,仓山监狱的油纸伞、镇尺,女子监狱的闽绣、闽剧等,未管所的柘荣剪纸、茶亭十番音乐、泥塑,福清监狱的雕刻、福清光饼,榕城监狱的脱胎漆器制作,闽江监狱的舞龙舞狮等,这些设立在高墙内的“非遗培训班”,在传承发展非遗文化的同时,致力于培养罪犯谋生技能,为其回归社会打下坚实基础,走出一条具有福建监狱特色的教育改造新路子。
抓谋划搭平台“先行先试”
2011年12月,福建监狱举办了首届“海峡两岸服刑人员(收容人)书画工艺作品联展”,在全国率先把“非遗”项目引入到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中。
各监狱通过积极联系文化部门,认真考察引进项目和登门拜访传承人等,收集符合罪犯改造实际的“非遗”培训项目信息和相应师资名录,成功将一批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适合进监传承的“非遗”项目“引进”高墙。
目前,全省监狱共引进各类优秀传统文化技艺105项,经过对比筛选,确定符合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68项。
19个“非遗”传承人集体、75名“非遗”项目传承人、300多名“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专家,专门进监对服刑人员进行传承培训。同时,各监狱还注重挖掘掌握传统文化技艺的罪犯,发现了如“长乐黄石舞狮”“十音八乐”等多名“非遗”项目传承人,积极发挥他们作用,培养了各类技艺骨干。
福州软木画为“榕城三绝”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传承价值和广阔的就业前景。福州监狱联合晋安区慈善总会,借助慈善行动,邀请中国软木画第四代传承人吴芝生进监开展软木画培训。
从软木画作品欣赏开始,到软木画刀功使用技巧,再到软木画图形构思、总体布局、精细雕刻等,吴芝生手把手地教导经监狱考察、推荐的罪犯学艺人员。
罪犯在妙趣横生的培训中,学会了山水楼阁、桥梁假山、树木花草的用刀和粘贴技巧,通过实际操作,熟练掌握了软木画操作技巧。罪犯李某说:“能成为吴老师的弟子,成为中国软木画传承人,我感到非常幸运。”
整洁的布片上,绣线组成的长城蜿蜒起伏;莲花次第开放,莲叶仿佛在风中轻摇;波斯猫活灵活现,丝线在阳光下如真实的动物毛皮一般反射着光泽……这些都是福建省女子监狱罪犯的刺绣作品。
近年来,女子监狱根据女性罪犯的身心特点开展艺术矫治,定期邀请闽绣传承人林夕进监教授罪犯闽绣的技法,并依托陈黎华工作室面向全监开办刺绣兴趣班。
在学习过程中,罪犯们逐渐矫正好逸恶劳、急躁鲁莽的恶习,陶冶了道德情操,提升了个人修养。今年1月,刺绣组正式挂牌命名“丝语绣坊”,意在引导罪犯以丝线为墨,用绣针代笔,表达服刑改造期间的所思所想,实现自我的改造和重塑。
福州茶亭十番音乐是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汉族民间传统音乐,被誉为“古老民族的生命记忆”。为进一步传承发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省未管所邀请“福州茶亭十番音乐”的第三代传承人李华政、张鸿雁、卓越、林仰佃进监授课。
新冠肺炎疫情前,在省未管所二管区的活动室内,老师们会轮流进监教授文艺队的罪犯“十番”中的弦乐、管乐和打击乐。疫情期间,省未管所民警利用以老带新、录制讲解视频的方式,继续进行十番音乐的传授,悠扬的二胡声、整齐的合唱声等时常在二管区的活动室内回荡。
抓保障树品牌“做深做细”
为确保“非遗”技艺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福建省监狱管理局要求各监狱单位抓好“五个一工程”建设,即建设一个“非遗”文化长廊、一个项目教学室、一个实训室、一个作品陈列室、一个表演编排室,进一步完善培训场所和教育改造设施。截至目前,全省监狱共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非遗”文化长廊19个,设置各类“非遗”项目专门教室、实训室和陈列室近100个。
目前,福建监狱联合驻地文旅部门在监内设立“非遗”传承保护点近10个,50余家“非遗”技艺关联企业和工作室进监开展临释罪犯现场职业推介会,进一步拓宽刑释人员回归就业渠道。
近年来,共有153件罪犯非遗文化作品被作为礼品赠与兄弟省(市、区)监狱和港澳台地区矫正机构,300余件作品被选送参加海峡两岸矫正实务论坛暨书画展,近100件优秀作品被司法部、省市区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矫正机构收录收藏。
(陈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