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福建省监狱网
古人说:“诗有史,词亦有史,庶乎自树一帜矣。”这样的评价对于毛泽东诗词是当之无愧的。毛泽东的诗词大部分创作于血与火的战争年代,栩栩再现了中国革命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画面,堪称一部鲜活的中国革命史。
为创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福建省女子监狱成立青年读诗班,通过读诗学史的形式,带领广大党员民警在诗词学习中,领悟毛泽东思想哲理,生动展现中国革命、中共党史的发展进程。
西江月·秋收起义——毛泽东
《西江月·秋收起义》是毛泽东于1927年9月秋收起义后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具有鲜明的纪实特色,堪称史诗,咏颂了革命初期工农革命武装暴动的壮举。
这首词作于秋收起义开始时,当时革命正处在异常艰苦的关头,毛泽东豪气干云,激情满怀,写下了《西江月·秋收起义》一词,高度概括了秋收起义的情况,揭示了农民暴动的根本原因和正义性,抒发了对工农革命武装的赞扬之情。
《沁园春·雪》——毛泽东
面对雪花纷飞的壮丽河山,联想到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毛泽东怀着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雄浑豪放的词。
该词通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毛泽东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和大气。革命战争年代,《沁园春·雪》这首词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亿万人民为民族独立而战,为人民解放而战。
念奴娇·昆仑——毛泽东
《念奴娇·昆仑》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创作的。当时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发作下此词。
伟大的革命领袖特有的宏伟情怀,幻化成奇伟的浪漫主义诗篇《念奴娇·昆仑》,表达了作者的革命热情和伟大理想。
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
1954年夏,毛泽东到北戴河住过一些日子,在此填了这首词。词中描绘了北戴河壮阔的场景和渔民出海的情形,怀古思今,热情地歌颂了新时代的新生活。
词的上阕,毛泽东写道:“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道出了毛泽东同老渔民交谈的美好回忆,也寄托着毛泽东对海上渔船安危的牵挂和关怀。下阕中说到曹操,并将曹操的“秋风萧瑟”升华为“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豪迈激情,对新中国的建设充满信心。
(福建监狱融媒体中心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