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福建省监狱网

    

教育整顿 ·战疫情 | 这些老民警的坚守与担当

时间: 2021-09-18 20:55 阅读:{{pvCount}}次 字号:
分享到:

  疫情形势复杂多变,监狱升级执勤等级后,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保卫战”中,仓山监狱的老民警令出行随,迎难而上,坚守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林必干

把“功劳簿”放到脑后

  作为从警38年的老民警,林必干的警龄比监区里不少民警的年龄都长。因为他对工作的坚持和执着,曾多次被监狱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并入围第二届“福建最美监狱人民警察”候选人。如今,年届57岁的他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居功自傲,而是一如既往地沉下心、沉下身,一心扑在工作上。

  “你都快退休了,犯不着这么累。”

  “我的职业生涯所剩无几了,此时不干更待何时,休息等退休后不迟。”林必干总是语带坚定地回道。

 

  作为党员,他身先士卒,积极响应上级抗疫的号召,舍弃与家人共享天伦的时光,无怨无悔;作为监狱民警,他坚守一线,用自己的阅历和经验,在监区工作中发挥着“定海神针”的作用。封闭执勤期间,为了保证监管安全,他就像一个永不停转的“陀螺”,时刻奔走在“三大现场”,帮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作为前辈,他时常为年轻民警言传身教、传经送宝,对民警起到较好的正面示范作用,用自身的光和热照亮后辈前行道路。

祝学云

那一抹橄榄绿的执着

  在四监区,无论谁碰到祝学云,都会亲切地喊一声“老祝”,圆润的脸庞配上标志性的笑容,总让人如沐春风,倍感亲切。2009年,祝学云脱下戎装换藏蓝,19年部队戎马生涯,12年监狱峥嵘岁月,弹指一挥间曾经的翩翩少年两鬓已满是斑驳的白发。

 

  从警以来,老祝一直奋斗在教育改造罪犯的最前线。封闭执勤期间,作为十一分监区最年长的民警,他深知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他充分发挥在做罪犯思想工作方面的特长,耐心细致抓好罪犯谈心谈话工作,用自己独特的感染力,解开了一个又一个罪犯的心结。

  老祝虽然作风“硬核”,但身体却称不上硬朗。监区教导员黄国阳经常提醒他,要劳逸结合,注意休息,他总是一笑置之。入监执勤以来,老祝总是以身作则,每天坚持早起开号点名,他笑称年龄大了,睡不着,有强迫症。老祝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但他老去的是容颜,不变的是初心,如今的老祝,依然保持着一名老党员的政治觉悟,依然保持着对监狱事业的赤胆忠心。

郑建兵

“白沙追求”精神的传承

  近日,二监区监内需要留一名民警顶岗。监区纪检书记郑建兵顾全大局,主动请缨,要求留下来继续参加封闭执勤。

  长时间的封闭执勤,对民警的心理和身体都是双重考验,郑建兵的自告奋勇看似云淡风轻,却掷地有声。他说:“令出如山,单位有困难,大家伙也有困难,我能行,我再留一轮吧!”

 

  郑建兵长期坚持锻炼,身体较为健硕,但毕竟岁月不饶人。八九月的福州,骄阳似火,郑建兵身上长起了红疹,此起彼伏的瘙痒让他彻夜辗转难眠。他向来不愿给别人添麻烦,他把病症照片发给监外的妹妹,让她带着照片去皮肤病医院开药送进监内。同事们做他思想工作,让他出监就诊,好好休息,提升免疫力,他总是轻描淡写说:“无妨,我还可以坚持,其他同事也有困难,把出监的机会留给他们吧!”

  作为一名“老仓监”“老白沙”,郑建兵从警31年了,但他依然初心不改,使命不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白沙追求”的精神内核。

王有琼

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王有琼历任分监区长、副教导员、教育科副科长等职务,从警以来,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干”字当头,“实”字托底,事事身先士卒、冲在一线。

 

  八月,今年第9号热带风暴“卢碧”登陆福建,这对地处低洼地带的监狱无疑是一场考验。为保障监管安全,根据党委统一部署,王有琼带着监内执勤民警,起早贪黑、顶风冒雨,到现场查实情、排隐患。他组织人员检查监舍、厂房及配电房等监管设施安全,积极协调监外物资进监,保障监内正常物资供应;积水退去后,他立即协调人员进行环境消杀,有力预防细菌滋生及病毒感染,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深深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我来吧”“我负责”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语,虽年过五旬,行动能力和工作活力仍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病毒肆虐,更要勇往直前。仓山监狱的老民警在抗疫期间,坚守岗位,默默付出,虽然他们中不少人即将光荣退休,但他们仍然像向日葵一般,笃定坚守,向阳而生。

  (陈熹曦 陈存资 雷梓端)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