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高墙内发来的罪犯“精神卫生”工作实况报道
来源:福建省监狱管理局 时间:2022-10-12 08:31

在中国文化中

十,寓意着圆满无缺

譬如十全十美、十发十中……

十月十日——精神卫生日

自带双圆满气场如约而至

昭示着身体和精神皆需圆满的健康真谛

高墙内的精神卫生工作如何呢?

请看厦门监狱发回的报道

  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厦门监狱以“精神卫生日”为契机,聚焦罪犯精神健康问题隐患,在关键节点上发挥把脉问诊功效,深入开展“关注精神卫生 共筑和谐狱园”心理健康周活动,帮助罪犯放下精神包袱,学会轻装前行。

精神偏见“消消乐”

  “有心理问题就是有精神病”“精神疾病等于精神病”“情绪抑郁就抑郁症”“精神疾病患者都有暴力倾向” ……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的基础上,罪犯深受困扰的几大精神卫生偏见,被监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民警提前锁定。如何打破思维定势,解除刻板印象,成为一道亟待解决的限时必答题。

  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组建动漫创作小组,立足于罪犯的审美体验方式及趣味感受需求,编创“精神卫生动漫课堂”小视频。

  精心创作改造漫画场景,精准定位精神卫生偏见破解,精心融入潮流元素的动漫视频,通过情景对话、观点展示、偏见消除、深情感召等环节,轻叩心门,巧解心防。“我不是动漫迷,但监狱动漫课堂却特别吸引我,它生动重现了我们的疑惑,我现在觉得有心理压力就该向民警求助,不该藏着掖着。”罪犯林某颇有感触。

精神力作“连连看”

  “倡导精神健康,绝不能停留在‘雨过地皮湿,风吹树梢动’的层面,必须从运动式、风暴式,向常态化、长效化转变……”在精神卫生专题讲座现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专职民警的解说,让罪犯频频点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精神卫生类的经典作品,应该成为我们按需摄取的‘自助餐’。”知识讲座转眼变身作品品鉴会,一场倡导常态阅读的静心读书会,瞬时成为监内抢手的“香饽饽”。

  在遍地开花的读书会上,精神内耗严重的罪犯,从《当下的力量》《被讨厌的勇气》中汲取能量;因内向而自卑的罪犯,在《内向者优势》《自卑与超越》中获得抚慰;受拖延症困扰的罪犯,在《战胜拖拉》《自控力》中觅得良方……面对高昂的阅读热情,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进一步推出图书漂流活动。许多珍藏的案头书、床头书,曾经的独家“精神食粮”,此刻配以妙趣的标签,成为期待与新主人牵手成功的“盲盒”。

  在挑选“盲盒”过程中,新主人以兴趣为指引,与一本本精神佳作进行了一次次奇妙的邂逅。除传看经典书籍外,体现精神卫生价值的影视作品,如微电影《心“铃”》《一米阳光》《心灵感冒——身边的抑郁症》等,也在各监区巡回放映。

精神困惑“对对碰”

  为全面排查罪犯精神健康状况,预防罪犯心理问题演变成安全风险隐患,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选拔、组建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团队,主动下沉至各分监区开展“咨询师大访谈”,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罪犯结对访谈工作。

  在与罪犯建立坚实的信任关系后,民警咨询师秉承专注、倾听、接纳等摄入性会谈原则,细致鉴别罪犯真实精神健康情况。对疑似患有精神障碍的罪犯,及时向精神科转介诊疗;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罪犯,跟进落实心理干预措施;对心理问题成因复杂的罪犯,上升为系统化诊疗个案;对存在共性心理问题的罪犯,分层分级开展同质化团体心理训练。

  “与原生家庭和解,就是与自己和解,做好放下的准备了吗?”个体咨询室内,在心理健康中心专职民警的多次干预下,难以摆脱童年心理阴影的罪犯苏某眼眶红润,频频点头。

  音乐治疗室内,对家人愧疚难当的罪犯李某闭上双眼,伴着柔和轻快的旋律,在民警的引导下,进入了全身心放松状态。

  监区活动室内,心理学研究生毕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民警陶威,针对暴力型罪犯的行为风险,结合易发的愤怒情形,对他们进行思维、言语、行动方面的系统化愤怒控制训练,帮助他们减少愤怒唤醒的频率,同时教会他们稳控愤怒的方法,为确保监管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在验收活动成果时,唐榕辉副监狱长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盯薄弱环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展精神卫生主题心理健康周活动,及时识别和干预罪犯心理问题和危险信息,营造促进罪犯心理健康的和谐环境。下一步,厦门监狱将继续筑牢监管安全的心理防线,以优异成绩献礼党的二十大。

(郑红峰 刘海滨)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