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从警三十余年,我有幸见证和亲历了福建省清流监狱的发展历程,这里的许多人和事虽已过去多年,可一旦想起,宛如昨日,历历在目!在记忆深处,特别让我难以忘记的是在第五监区抗洪救灾的五天五夜。
2015年5月19日早上,虽然经过前一天连绵不断的降雨,但是清流境内的天空依然乌云密布。8点30分左右,雨越下越大,流经第五监区民警职工生活区的河道水位迅速上涨至路面,当时担任监区长的我意识到洪涝灾害即将发生,当机立断,我启动了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
在向监狱领导汇报灾情的同时,我请副监区长吴荣文带人疏通四周的排水口,防止监内堵塞积水,同时,组织人员转移物资。副教导员廖崇金负责罪犯生活区四周的排水沟疏通,检查监房围墙以及钢板网墙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我自己则和教导员邓光茂在监外组织河道排洪,随时排查险情。
随着河道水位不断上涨,路面桥面过水深达五十公分左右,不久民警旧备勤楼一楼开始积水,房屋边的河堤坍塌近10米长,浸泡在洪水中的民警旧备勤楼岌岌可危,险情一触即发。
上午9点半左右,正在排洪现场的我接到通知,监区用水源头山体塌方,刚刚修建的蓄水池和过滤池被冲毁,河道被洪水冲塌200多米,河流改道,进到山脚下的路被堵死,供水管道大部分被冲坏……
一件一件事情接踵而至,工作这么多年,我还是头一次碰到这样的险情,我保持着冷静,我清楚知道,作为一名党员、监区长,我挺住了,那其他人也能挺住,监区也能挺住。
我立即组织人员分两路抢险救灾。一路对监区围墙外围进行排水疏浚,加速排涝,另一路穿着救生衣,冒着大雨和洪峰,全力疏通被树枝杂物堵塞的河道桥洞,尽最大努力减轻洪水对旧备勤楼的冲击。采取防疏结合的措施,大家用脸盆和水桶把备勤楼内的积水排出。经过近6个小时的战斗,险情得到控制。
随后,我带领几位同志冒雨走到监区供水水源地查看水路和设施损毁情况。我们沿着被冲坏的河道,穿过树丛荆棘,一路检查,当时,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水,我们没有退却,一个牵着一个跳下洪水中认真查看供水管道是否断裂或漏水,并把周边围堵的杂草、树枝、垃圾清理干净。直到上岸时,大家才感觉到腿上隐隐作痛,那是被乱石、树枝、铁丝等杂物刮破的一道道口子。
因供水设施被洪水冲毁,监区全面停水。为解决数百人灾后生活用水问题,稳定监管改造秩序,我一方面与监狱领导和相关科室联系,尽快抢修水路恢复供水,另一方面积极寻找监区附近可用水源,并从兄弟监区借了许多塑料桶储水备用。在晚上罪犯学习教育时间,及时做好罪犯的思想稳定工作,消除罪犯疑虑,确保监区安全稳定。
在停水的五天里,监狱领导每天都到监区,帮助协调解决一些困难,指导监区的抗洪救灾工作。我也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日夜都在琢磨怎样才能更快使监区恢复正常。我每天5点多就起床,中午也没休息,经常到施工现场指导督促抢修工作。此外,我带领民警到监区附近的山垅中找到山泉水,想方设法临时开沟,将泉水引入到通往监区围墙边的水沟中,并组织民警职工清理被沙石堵塞的水沟,然后再把水用临时水管引入监内净化使用。
5月24日,监区水路终于抢修好顺利供水,比预期提前了两天,其他因洪灾受损的设施也得到了及时修复。跟洪水搏斗了整整5天的我们,开心得就像过年一样,载歌载舞、有说有笑,大家脸上的疲惫一扫而光。
第五监区抗洪救灾的五天五夜,在我的人生经历中虽然短暂,但在我的记忆中是长久的。
2016年7月,第五监区改为留守点,我也早已调离了第五监区的工作岗位,可每当我休息时回家路过第五监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多望几眼,那里的人和事不断地在脑海中浮现,就像依然在发生,依然在延续一样。
时至今日,清流监狱已经走过70年,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里,它就像一棵屹立不倒的大树,用它那承载着辉煌历史的年轮,告诉着每一个年轻人,清流是它的根,新垦精神是它的魂,而在这里继续战斗的监狱民警则是它不断赓续传承的血脉。
(吴祖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