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试图在色调、设计、色彩和情绪之间实现和谐的平衡,从而在视觉上唤起观众和绘画之间的情感。水彩画以其微妙而柔和的效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完美媒介。
——约瑟夫·兹布基维奇
“约瑟夫,是我敬佩的水彩画家之一,很喜欢他的绘画风格。”闽江监狱教育改造科民警甘超一从小就喜欢绘画,甚至打算走上“艺术生”的道路,“小时候学习成绩还可以,所以父母不赞成我去画画,但私下里我还是会偷偷画些漫画。”对于甘超一来说,绘画是另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平常看到好看的风景,可能只想着‘好看’就结束了,而绘画会让你进一步思考,所见风景的色彩、构图等等。”
蓬勃生长的热爱
2016年,参加工作后的他有了“自由绘画”的空间,这才购买专业书籍、上网课、临摹作品,开始正式学习绘画。在国画、素描、油画等众多种类中,甘超一选择了便于外出写生的水彩,“因为我是学地理专业的,喜欢旅游看看山水,想着要是看到美丽的风景,能直接画下来就好了。”
天赋和兴趣的叠加,使得甘超一在学习水彩的初期很顺利,但他如今回想起来却认为自己走了许多弯路,“在当时可能觉得自己方法挺好的,其实努力的方向不对,一路七拐八拐走了很久才理解到底什么是绘画。”甘超一解释道,起初他看到想要记录的风景时,追求“画的和真的一样”,可是画笔绘制的风景如何“真”得过专业相机拍摄的照片,更何况相机拍摄时也会选择将多余的背景虚化突出主体部分。如此想来,甘超一笔下的风景随着他对绘画的理解而逐渐变化,“有时候绘画时的心境,也会影响画作。”背上画架、颜料包……利用周末时间来到附近的公园采风写生,“因为工作原因,没什么机会去外地写生,只好画画周边的风景。”
以水为媒介,将颜料稀释后涂抹在画布上,晕染开的颜色在纸上肆意蔓延,“水彩绘画过程中,要注意控水,感受画笔和颜料中水分的多少,想好水多的时候画什么,水少的时候画什么。”甘超一解释道,并不是每一次落笔都能将其准确把控,也会造成一些意外,然而这些意外有时在他眼里就是画作中最好的地方。
沉浸其中的专注
基于在监狱基层一线工作近10年的经历,甘超一将自己的绘画技能与教育改造主业融合,以《罪犯行为规范准则》38条规定为内容,绘制学习漫画。“大多数罪犯文化水平低,相比于一板一眼的文字,生动形象的漫画更能激发他们学习阅读的兴趣,也更易于他们对行为规范的理解。”为了将每一条规定画明白,从构思到成品,甘超一耗费了2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一本作品集,“有的规定比较容易理解,画一条漫画就能讲明白,有些规定得画好几条才能讲清楚。”这些作品深受罪犯喜爱,监狱更是为此专门开办展览,并将其制作成册,印制千余本作为教育改造辅助教材,甘超一也被评为“教育改造能手”。
2020年,调任监狱教育改造科后,甘超一参加援派任务,在离家的日子里,他将思念注入手中的画笔,绘制了许多思乡作品。谈及这些作品,他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一座廊桥,“想家时候,看到朋友发来的照片,是老家的廊桥。”任务结束后,他将这些画作为礼物送给了家人。
“绘画帮助我沉淀思考。”在监内封闭执勤的时候,甘超一会带上便携式水彩工具,利用晚间的休息时间随手涂上几幅,放松身心。
“人生恰如水彩,在水色恣意流淌中,谁也无法完全掌控,只能顺势而为,寻找自己的风格。”在甘超一眼里,人总有些看似无用的爱好,追寻无用背后的用处,而他已然在追寻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生活绘制成了五颜六色的模样。
(陈晓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