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线下会见的亲情帮教作用,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武夷山监狱、永安监狱有序恢复线下会见后,监狱便民服务中心会见大厅洋溢着“团圆”的气氛,为罪犯教育改造打开了新的一页。
蜕变
久别的相见
自武夷山监狱恢复线下会见以来,每到会见时间,候见厅内都是座无虚席,他们中有两鬓斑白的老人,有抱着孩子翘首以盼的妻子。
恢复线下会见的第一天,正值武夷山的深冬,但是马上要见到家人的罪犯吴某,却丝毫没有感受到寒冷,此时他的内心既激动又温暖,“服刑以来,终于可以见到父亲了。”一路上,吴某排在会见队伍的最后,看着会见室的门徐徐打开,吴某赶紧伸手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囚服,他想让父亲看到自己已经蜕变的模样,想向父亲证明自己不再是那个“走江湖、混日子”萎靡青年。当吴父看到吴某的那一刻,泪眼模糊:“孩子,你变了,要感谢警官的教导,在里面一定要努力改造,争取早日回家。”
重塑
内心的忏悔
“警官,我好想见孩子,可是我又不知道怎么面对他们。”罪犯张某满脸忧愁地对管教民警说。张某被判处无期徒刑,入监初期,张某因刑期漫长,情绪低落,改造消极。对此,管教民警从开展个别教育入手,循循善诱,一步步融化着张某的内心。渐渐地,张某放下了思想包袱,端正改造态度,开始和家人通信、通话,当听到家人对自己的谅解,并表示春节前会来看自己的消息后,他每天都期待着家人的到来。
会见当天,当张某看到妻儿,不由得泪流满面:“三年了,都是爸爸让你们受苦了。”会见即将结束时,张妻对张某说:“你在里面一定要好好改造,我和孩子等你回来!”张某虽然泣不成声,但这一刻的他,内心充满了动力和希望。
新生
改造的动力
“孩子,你在里面听警官的话,表现积极一点,妈等你回家!”半个小时的会见就要结束了。“嗯,嗯,妈,我知道了,回去的路上慢一点,不用担心我,我们现在改造环境很好,你寄给我的信,我一直放在的枕头下,我会牢记你的教诲,积极改造。”罪犯何某一手捂着嘴,一手努力贴近窗口玻璃,感受这短暂的温存。
等待
新生的憧憬
“阿月,如果可以,真希望时间能定格在这一刻,就隔着玻璃看看你,说说话。”罪犯唐某在永安监狱亲情会见现场对妻子说。
四年前,唐某入狱服刑。入狱以来,意志消沉,少言寡语,时常看着家人的照片发呆,“我的人生已经完了,改不改造没有意义”“我还有十年,她应该不会等我了,离婚是早晚的事”。几年来,唐某远离各项改造活动,把封闭自己作为逃避现实的“良方”。
春节前夕,永安监狱重启亲情会见,唐妻通过审批顺利地见到了唐某。会见室里,四目相望,唐某看着妻子的面庞,哆嗦着嘴唇久不能语,最终还是妻子打开了话匣子:“老公,这几年都挺过来了,只要你好好改造,真诚悔过,我每个月都会来看你。”
唐妻为了能第一时间与唐某见面,辞去了外地的固定工作来到福建,一边打工一边等待,“只要离你近一点就行,你别觉得自己是一个人,我们一起努力,我会一直等你的。”听到妻子为了他到异乡谋生,唐某的眼泪就止不住地往外流,“阿月,都是我不争气,今后我一定积极改造,真诚悔过,努力拿到减刑,争取早日能和你团聚。”泪水夺眶而出,“冻”了三年多的坚冰开始消融。
亲情是连接人心的纽带,是无法割舍的情怀。武夷山监狱、永安监狱始终注重发挥亲情在罪犯教育改造中的催化作用,深化细化具体化亲情教育体系,激励罪犯将对亲人的思念转化为思罪醒悟、痛改前非、崇法向善、敬德守规的改造动力;激励罪犯将对亲人的感恩与愧疚转化为认罪悔罪、致知归善、劝善弃恶、知耻后勇的前进力量。
(曾凡星 陈平 肖一鉴 苏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