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棒棒糖背后的寻亲之路
来源:福建省监狱管理局 时间:2023-03-30 09:27

  “小弟弟,想吃棒棒糖吗?给你。”一个男人面带笑容,拿着一根棒棒糖。男孩睁着天真的大眼睛看着面前这个长相和蔼的叔叔,对他手里的棒棒糖犹豫着。“你妈妈叫我过来带你去找她。”男人继续诱惑着。男孩虽然犹豫,却还是接过了棒棒糖……

  这是1992年平凡的一天,4岁男孩就这样被人贩子带走了。在接过棒棒糖那一刻起,他偏离了原先的人生航道,命运变得崎岖坎坷、扑朔迷离……

现实·希冀

  2月24日,一名罪犯将一张洒着斑斑泪痕的申请书交到仓山监狱分监区长林心金的手中。“亲生父母是四川人,早期在晋江市打工。在1992年,4岁的我被人贩子从晋江拐骗到福建多地躲藏。最后,养父母见我可怜把我领养……恳请分监区领导帮助询问亲生父母下落。”这名罪犯就是当年的那个小男孩许某,如今因违法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关押于仓山监狱一监区二分监区。

迷茫·守望

  2020年7月,许某被调入一监区二分监区服刑改造。刚刚下队的他,对服刑生活充满了迷茫,对亲情的渴望占据了他不安的灵魂。他沉默寡言,选择封闭心灵。

  分监区民警观察到许某的异常,向林心金报告了这一情况。林心金很快组织警力查阅档案、联系家属,了解到许某特殊的人生轨迹以及他走上犯罪的客观原因,分监区民警开会研究对他的转化方案。经过民警的耐心开导,许某终于敞开了心扉,向民警吐露了他郁结在心中的痛苦。“我进看守所的时候,曾向警官报告自己的经历,但是还没等到回复就被送到监狱了。”许某哽咽道,“我怕这一辈子都不知道我到底是谁……”

期许·波折

  “你好好改造,争取早日新生,你的心结我们来想办法!”林心金郑重地对许某说道。

  通过狱地协作,监狱积极与公安、公证、社区等部门机构沟通协调,一个好消息终于传来。经“打拐网”DNA数据比对,确认了四川省巴中市的一对夫妻是许某的亲生父母。当林心金将这一好消息告诉许某时,他喜极而泣,激动地连连鞠躬,再三保证要用优异的改造表现来回馈民警的关心和帮助。

  见到许某的转变,林心金趁热打铁,进一步巩固转化效果。他向监区领导请示汇报,并提出在适当的时候安排许某的亲生父母及养父母来监狱进行亲情帮教,这不仅能对许某起到进一步转化的效果,更能在罪犯群体中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但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省监狱实行封闭式管理,对许某进行亲情帮教的方案被迫暂停……

帮教·回归

  时间来到2023年,3年的疫情迎来了尾声。看着手中这封洒满泪痕的申请书和许某充满希冀的双眼,想到许某优异的改造表现,林心金决定继续这未完成的工作。

  在听取了监区长陈朝建及林心金的汇报后,监狱领导高度重视,要求狱政科统筹安排对许某进行亲情帮教相关工作,以点带面,在罪犯群体中树立起“促改造,迎新生”的积极教育作用。在李榕华副监狱长及狱政科郑江科长的关心下,许某终于见到了他的亲生父母,圆了他32年的寻亲梦。

  一场特殊的相见,圆了他的“梦”,温暖了亲人的心;一面感谢的锦旗,是对监狱民警辛勤付出的肯定,让我们更加坚定信仰与责任担当!

(林剑超 叶知秋)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