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云集!听他们聊聊“阳明学与特殊教育”
来源:福建省监狱管理局 时间:2023-05-03 21:26

  正如第三届东南阳明学高峰论坛主题“文化自信与人文教化”所昭示的,文化自信接续当下中国的文化主旋律,呈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文脉,突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成就,人文教化让我们回顾历史,体悟贤哲,追思传统,开拓创新。在本次高峰论坛上,阳明心学是与现实问题的结合,“阳明学与特殊教育”论坛将阳明心学引入罪犯教育改造,业内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论坛上的专家学者以及监狱工作者对“阳明学与特殊教育”的探讨——

  刘金才

  北京大学教授

  关于阳明心学用于罪犯教育的问题,近年来不仅得到司法界和学术界的重视,而且在福建省的福清监狱、榕城监狱和司法警察训练总队,杭州市东郊监狱司法刑管部门,付诸了实践,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阳明心学是净化洗涤人的心灵、培育道德良知、治疗人生问题的灵丹妙药。因此要教育商企道德失守或道德犯罪的经济犯罪者认罪服法、认罪改造、自我救赎和新生,就需要汲取和应用王阳明的“万物一体之仁”“致良知”“亲民论”“诚意说”“知行合一”等思想。如果我们从事教育改造罪犯的工作者能以阳明所说的恻隐之心、怜悯之心对待经济犯罪者,对于唤醒犯罪者的道德良知大有助益。

  张晶

  江苏省监狱工作协会副会长、研究员、二级巡视员,上海政法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监狱工作协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同理,中国式监狱工作现代化,也要弘扬传统刑罚执行文化。阳明学的心即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思想,对于唤醒罪犯隐藏的良知,复苏罪犯泯灭的人性,激活罪犯遮蔽的善念具有重要的作用。

  监狱人民警察作为灵魂工程师,应当成为罪犯人生的领航者和服刑中的导师。对于监狱民警来说,时刻坚守职业良知,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监狱民警要以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思想,要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思想,要以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新思想,来创新审视、创新设计监狱工作体制、机制,进而创新加强监狱民警队伍建设,通过监狱民警职业良知的深层次挖掘、高水准践行,使监狱民警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捍卫者、建设者,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服务、护航。

  吴邦辉

  福建省监狱管理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直属机关党委书记

  良知是阳明心学的核心,阳明心学以心立言,以良知释心,提出“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深入分析存在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强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少数干警缺乏应有的职业良知,并指出,政法机关的职业良知,最重要的就是执法为民,他指出“各行各业都要有自己的职业良知,心中一点职业良知都没有,甚至连做人的良知都没有,那怎么可能做好工作呢”。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将阳明心学中的良知论的核心思想,扬弃为“职业良知”这一改善政法工作与政法干警队伍建设的重要理念,为监狱工作与监狱人民警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监狱人民警察践行职业良知,意味着在所有的职业活动中,对自身职业的使命、角色、责任、行为规范葆有高度自觉自律,意味着信奉职业良知的价值理念,要依循职业良知的指令,确保“执法为民”这一职业良知得以外化。只有遵循职业良知,提高认知,明确方向,认准路径,公正文明执法,才能切实维护司法公平正义。

  王永年

  福建江夏学院阳明学研究院负责人

  我在司法行政系统工作近二十年,深知凡人由好变坏,从朝夕之间以至一念之间,就能完成。而要将一个罪犯教育改造为守法公民却绝非易事。阳明心学能够成为牵引罪犯教育,尤其是牵引罪犯道德教育的思想资源与精神动能,取决于阳明心学的性质、特色与潜能。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王阳明心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行国家文化战略的今天,对罪犯进行阳明心学教育,既富有文化意义,又富有法治意义,更富有政治意义。对罪犯而言,引导他们学习阳明心学有助于:铲除其犯罪的观念基础;重构其健全的价值取向;引导其践行“为其所当为”的根本准则;改善其身心存在状态;丰富其未来“修已安人”的必备知识,从而真正把罪犯改造为守法的合格的能为社会做出有益贡献的公民。

  荆晶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讲师

  罪犯犯罪原因、动机复杂多样,归根结底是其文化人格缺失或不健全。重塑文化人格是教育改造的核心,而重塑文化人格的关键是“致良知”,对其良知良能的再度开发。

  “致良知”作为阳明心学的核心理念与思想精髓,其内在旨归与罪犯教育改造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大力倡导“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背景下,为教育改造提供有效突破口,可以帮助罪犯转变恶性思维,矫正恶性行为,唤醒良知,立私德守公德,遵纪守法,为善去恶,重归社会。

  郝文体

  山东省历山监狱学会常务理事

  唯有罪犯真正弃恶扬善,才有监狱“改造罪犯成为守法公民”目标的实现。要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实现切入人的本质的教育改造,也就是进入精神、内心世界。在唤醒和扩充发扬内心良知方面,阳明学无疑是监狱人文教化取法的不二之选。

  无论是面对文化的感召还是生活和言行的真和善,罪犯内心绝非不能产生触动。文化教化是施加善的影响,启迪智慧,升华基本的人性光辉,要重视双方的“互向”,须开发主动性、自觉性,教之以理,贵在引导思悟。教育终究是有限的,自悟才是根本,但引发自悟的引擎正在于文化和教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郑一洲

  福建省洛江监狱教育科科长

  王阳明先生以“心即理”为哲学立场,坚持“良知即性”“良知即道”的本体观,提出了“善恶一物”的善恶观,为开展罪犯良知教化提供了理论依据。近年来,洛江监狱在罪犯教育改造实践中,深入挖掘运用传统文化的力量,不断探索以文化人、以文塑人、以文育人,创新教育改造的方式方法。结合阳明心学理念引导罪犯、改造罪犯,使其修身断恶迁善,认清犯罪危害,强化法治观念,增强服刑意识,顺利达到重获新生的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初步总结了“知行合一”改造路线图。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汲取宝贵经验,将此次论坛的学习成果融入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实践运用,继续将阳明心学与罪犯教育转化深度融合,力争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陈遵凌

  福清监狱教育矫治中心主任

  阳明心学认为,人的良知虽然会被私欲遮蔽,但良知时时刻刻都在起作用。因此,即使是罪犯,依然是有良知的,这给“罪犯是能改造好的”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但阳明心学想要成为本土化罪犯心理咨询的理论基础,就必须能够解释心理问题的成因,形成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系统和评估心理健康的评估系统,并在实践中不断复制和验证。我们总结了阳明心学用于心理咨询的方法系统,其中包含了他本人悟道的方法,以及他传授给弟子的学习方法。这是一套简单的逻辑体系,是比较容易理解和运用的,可以发展出许多“王阳明+”的模式,不单单是与心理学的结合。

  孙双华

  福建省司法警察训练总队刑罚执行工作教研部教官

  王阳明的“良知说”由“良知观”与“致良知”两部分构成。“良知观”认为 ,良知具有普遍性和坚韧性,能够激发人向善的主体意识,为引导罪犯祛恶扬善提供了学理依据,而“致良知”所要求的修身之道和教化治理方法,为罪犯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指导。

  我们可以在罪犯认罪悔罪、罪犯分类教育和罪犯自我教育等方面,以王阳明的“良知说”为理论引导,以“致良知”的自我涵养方法和教化之道为实践指南,构建一个以“致良知”为目标的罪犯改造体系,实现对罪犯改造宗旨的助益。

(陈晓蓉)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