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锒铛入狱而消沉迷茫,他因民警悉心引导而重拾信心,他因潜心学习而开始蜕变……
“这辈子也就这样了。说了也没人懂,还不如沉默。”“是命运对我不公,我怎么能跟命运去抗争呢?”每次谈话的时候,罪犯郑某言语中总透着一股消沉、懈怠、无望的情绪。自服刑以来,他就寡言少语、独来独往,不愿意和他人接触。民警找其谈话,也是问一句说一句,很难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这是一种消极的抑郁情绪,需要及时疏导,如果长期发展下去,会产生心理疾病,严重的可能出现自杀自残倾向。”心理辅导专业民警李陈文针对这一情况,在扎实做好谈心谈话工作时,想尽办法寻找沟通渠道和引导方式,切实扭转其思想,调整其心态。
为了能使郑某走出人生低谷,重拾改造信心,管教民警对他加大了教育引导力度,通过谈话交流、三互组反馈等综合信息挖掘该犯内在喜好和潜能。在多次谈话过程中,管教民警从郑某的只言片语里了解到,他对面点制作有较大的兴趣。
看到一丝引导转化的希望,民警林文强很激动:“终于找到一个可以突破的口子。”民警们决定在面点制作技能上做文章。在机关科室和监区的支持下,管教民警找来面点美食制作的书籍交到郑某手里,对他说:“闲下来的时候多看看,说不定出去以后用得上。”
民警的一句话令郑某顿悟。他开始学习面点制作知识,一有时间就同其他罪犯交流制作经验。
久而久之,郑某的话开始多了起来,也会主动找管教民警沟通交流,好像变了个人一样。因为表现积极,他被抽调到罪犯伙房做面点。当他第一次走进面点制作习艺间,第一次亲手触碰到烤箱,既激动,又感慨。看到郑某的点滴转化,管教民警王熠兴奋地说道:“人是可以被改造的,只要找到那个适合的点,加以突破。”
接触到面点制作后,郑某有了目标。只要一有时间,他就翻开书本看看各类面点美食的制作方法,凭着一股肯钻肯学的动力,他的面点制作技艺一天一天进步。而今,简单的包子、馒头、蛋糕、面包,他都能信手拈来。当制作的面点得到大家的认可,郑某内心都会有满满的成就感,“自从喜欢上做面点,我的心静了,对未来也有了信心。我一定认真学习,出去后凭一技之长养活自己。”
为了能拓展对郑某的改造成果,管教民警经过排查找到一些与郑某有同样爱好的罪犯组成兴趣小组,让郑某担任组长,办起了面点制作兴趣班,使大家在共同学习实践中共同进步,不断提升整体改造质量成效。
(伍传杰 邱晓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