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罪犯将有利于改造的行为变成下意识的习惯,今年以来,洛江监狱结合新收押罪犯工作要求,聚焦科学管理办法,从四项习惯入手,促进罪犯走好改造之路、新生之路。
行为习惯养成,从婴儿学步开始
熟记监规纪律,接受监狱管理
紧抓内务卫生,营造整洁环境
严格日常规范,强化行为矫治
洛江监狱五监区立足于罪犯行为规范的养成,抓住新犯下队第一个月的关键节点,握好“严”的基调。民警以应知应会、内务卫生规范、八项规范等基本内容为核心,采取日查、周评、月测的方式对罪犯进行考核。根据月度考核结果对罪犯进行“分班”,不同班次区分作息时间。在罪犯的日常生活中,做到勤检查、严督促、抓落实、重整治,不断规范罪犯的改造言行,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思维习惯养成,由量变引起质变
动态关注,了解需求
搜集资料,谈心谈话
宽严相济,靶向治疗
针对部分罪犯缺乏改造积极性和主动性,存在“要我改造”的扭曲思想,民警采用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号房信息员的制度摸清号房人员动态,耐心聆听,帮助罪犯分析不良习惯产生的后果,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心赋能,通过主动出击,关注罪犯的品格、品行,引导其与民警深入讨论改善方法;从1%的量变开始,当一位平时表现较差的罪犯有了改变的念头后,注重运用周边积极力量努力转变罪犯的消极思维。通过制定阶段性任务,促使其从“要我改造”到“我要改造”转变。
情绪习惯养成,需朋友圈式表扬
分析成因,正向激励
以案说法,打开心门
循序渐进,换位思考
在日常管理中,通过会见、信件、亲情电话等形式了解影响罪犯情绪变化的最新情况,对家庭变故、人际关系、改造生活等因素产生的情绪波动进行分门别类。举办“民警,我要对您说”活动,鼓励部分口头表达能力较弱的罪犯通过信件的方式进行沟通。对可以直接交流的人员,采用“一对一”沟通方式。在沟通过程中,像“朋友圈点赞”般对积极行为加以肯定,建立起罪犯的积极心理,转变消极情绪。
环境习惯养成,从提升氛围做起
改善硬件设施,提升人居环境
强化软件建设,提升改造氛围
立足传统文化,发挥文化作用
洛江监狱充分发挥硬件条件优势,在日常生活中,持续以“星级达标监舍”评选活动为契机,通过美化监舍环境,形成良好的改造空间。成立文化兴趣小组,以改造仪式、诗朗诵、人机象棋比赛、好书分享等活动载体形成良好的改造氛围。
在“硬条件”和“软氛围”相互交融下,洛江监狱通过对罪犯行为、思维、情绪、环境习惯的养成和不良习性的矫治,潜移默化中进一步促进罪犯积极改造,形成健康积极的良好改造环境。
(黄建峰 蔡文杰 庄力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