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节 · 警察故事 | 打卡记忆里的模样
来源:福建省监狱管理局 时间:2024-01-10 10:31

  又到一年警察节。让我们把目光投向20世纪80年代,与省未管所的几位三级高级警长一起打卡他们记忆里的模样,看一看他们的从警故事。

“阿满”的风格


  1994年9月参加工作的第一管区纪检委员张善满,毕业于20世纪90年代的南平师专。机缘巧合,第一年公务员招考时,在监狱系统招考“摆摊点”的几秒驻足,让他把职业生涯定格在了未管所。

  能书善画的他,是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福建省直机关文联会员。走进未管所,路灯路杆上的中国结宣传牌,是他设计定制的,机关大楼的各层走廊有他的书画、摄影作品。在他负责党建宣教的那几年里,未管所在警营文化上有着鲜明的“阿满”风格。他撰写的《让党旗在悬钟山上高高飘扬》《当冲锋号吹响的那一刻》等宣传报道、创作的抗疫主题书画作品、编辑的《抗疫纪实》纪录片等,都深刻展现了监狱民警的使命与担当。

  如今的他,在完成纪检委员本职工作外,继续发挥特长,谋划着管区的文化工作室建设,开展未成年犯特色教育。他于2020年被省局评为抗疫先进和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7月被福建省直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冬日之阳”的来历


  第二管区民警余卫阳,自1990年12月接过警服,一穿就是三十余年。不管是在机关还是在一线,他都牢记“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目的”的监狱工作宗旨。“让每一个失足少年能够堂堂正正迎接初升的太阳,就是我的初心、我的使命、我的责任、我的担当。”这也是他“冬日之阳”称号的来历。

  在余卫阳的带领下,未管所教育改造科于2016年被中国关工委评为“中华魂”主题教育先进集体,2017年、2018年被福建省关工委评为先进集体;2016年、2020年被共青团中央、共青团省委评为“青少年维权岗”;教育改造科“育萌团队”2017年获得福建省直机关“五四青年奖章集体”,2018年获得“福建青年五四奖章”,荣获“青年卫士团队”称号;2019年获评福建省十大法治人物(集体)。

  余卫阳在教育改造科科长岗位上,也先后获全国监狱系统教育质量年活动表彰、全国监狱系统教育质量年活动先进个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先进个人、第二届“福建最美监狱人民警察”,还收获了“余校长”的尊称。

  这几年,他继续发挥着“全能型”选手的特点,陆续把图书馆、电视台、艺术扶贫基地以及茶亭十番、柘荣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搬进监区,以剪纸、陶笛、皂雕、尤克里里、集邮、合唱、书法、国画等文艺活动,激发未成年犯的艺术热情。他还协调成立了我省唯一一个未成年犯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福州育萌学校。

“精细明”方面动脑筋


  1990年9月参加工作的第三管区管区长陈明,自2010年9月至今担任管区长,期间,他9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3次荣获三等功、4次获评所部优秀支部书记;所在集体多次被评为所部先进管区、先进党支部,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省局评为全省监狱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局直属机关委员会先进党支部、省直机关工委先进党支部。

  作为资深管区长,陈明深知自己所肩负的重任,一直在“精、细、明”方面动脑筋、做文章,把人本思想渗透到管理工作的全过程,鼓励全管区民警参与精细化管人、管心、管事、管物、管岗,并加强动态考核管理。在职责细化、标准细化、考核奖罚细化上下功夫,公开、公平、公正,在全管区形成“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的履职意识。

  一直以来,他始终注重把廉政建设理论学习同政治理论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廉政建设责任制及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始终把廉政建设当做大事、要事来抓。多年来,无徇私枉法、执法犯法、以权谋私、以岗谋私和“吃、拿、卡、要、报”和“捎买带”等不廉洁行为的发生。

大墙内的“啄木鸟”


  警校毕业的第三管区纪检委员陈耀明,一路从基层走来,不管在基层中队还是机关领导岗位,在外派工作还是在从事纪检监察工作期间,始终保持党员本色。1990年9月参加工作后,多次被厅局表彰,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在纪检监察工作岗位上,不论是担任监察室主任还是下基层一线任基层党支部纪检委员,明察秋毫是他的标识,大墙内的“啄木鸟”是他的称号。陈耀明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认真协助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筑牢责任体系,让民警牢固树立廉洁自律意识,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三不”防控体系,从而达到全体廉洁从警目标。

  白驹过隙,如歌岁月,这身警服,一穿就是三十余年。一路来,他们变的是日渐增长的白发,不变的是司法为民的初心使命。

(省未管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