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字!一名诈骗千万的罪犯自白:“如果人生可以重来……”
来源:福建省监狱管理局 时间:2024-06-19 10:02

  诈骗,玩的不是“数字游戏”而是“心理游戏”。在经历过只要“嘴上说说”就能不劳而获的快感后,罪犯傅某很快沉溺其中,不想再静守本分工作的“一亩三分地”。

  傅某,今年63岁,因犯诈骗罪在泉州监狱服刑,2023年底被查出患有鼻咽癌。在服刑改造期间,他亲手写下一本约20万字的自白书。“如果重来一世,你会怎样过这一生?”“生病以后,我更能感觉到生命的可贵,如果能重来,一定不再做坏事。”下面,是他的故事。

惭愧,被“贪欲”蒙蔽的前半生

  伪装成高级讲师售卖“成功学”,哄骗群众投资理财后大肆敛财,撕下光鲜亮丽的“讲师包装”,只剩下一个初中学历的中年人对金钱赤裸裸的“野心”。

  “赚钱而已,无可厚非。”这是刚入监的傅某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当时的行为不是诈骗,只是赚钱的门路。”

  面对漫长的刑期、陌生的环境,迷茫和彷徨充斥着傅某,管教民警鼓励其积极参加劳动改造、法治教育等,并敏锐地觉察到根植在他心中那歪曲的“价值观”,“只有亲手撕下‘伪装’,他才能认识到自己的罪行。”在日常的个别教育中,管教民警有意识地引导他直面内心的贪欲,并结合其性格,让其参加国学讲坛、心理剧目、话剧表演、读书分享等兴趣小组,逐渐地,傅某适应了监狱生活,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端正了认罪悔罪态度,开始积极参加改造,并爱上了传统文化。

  在传统文化的课堂上,一则则涵盖诚信、法律、仁孝、文学等教学内容,在民警讲师团细致的讲解下,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罪犯的心灵。民警上得认真,罪犯听得仔细,傅某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记在心里,摘抄在本子上,课后经常翻看相关书籍,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逐渐改变恶习。“我是因为不懂法、不讲诚信,采用错误的方法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而锒铛入狱,通过警官教育,我明白要尊法学法懂法守法以及为人处世要讲诚信的重要性。”在改造中,正如傅某所表示的决心一样,他做到了遵规守纪、听从民警教导,改造成绩优异,获得了“改造标兵”称号。

良知,心中柔软的“栖息地”

  “请找出心中那块柔软的自留地,勤加耕耘、播下善良的种子,守候一份新生的希望,待春回大地,百花齐放,定会香满心田收获芬芳。”

  “无论有什么样的过往,我们心灵深处都会有一块柔软的地方,那便是我们良知灵魂的栖息地。”

  ——摘自傅某自白

  2018年9月,傅某萌生了写一本“正能量”的书籍(他的自白书)的想法,“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唤醒同改们‘沉睡的良知’,让我们都更好地进行改造。”他向民警汇报想法后,着手开始构思。

  回顾自身经历、查阅大量资料,傅某在民警的帮助下将书本大纲初步拟定,并利用改造业余时间,开始写作。“我想让看这本书的人都能够了解犯罪的危害、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编书的过程中,傅某摘用了许多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表示其内涵值得罪犯们仔细品悟,对服刑改造有着重要帮助。在日常改造中,他养成了看书的好习惯,《王阳明心学》《中庸》《大学》等经典书籍成为了他每晚必读的内容,在民警的引导下,他还担任监区“好书推荐官”将一个个国学经典故事向其他罪犯讲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他也将与同改相处的故事以及民警悉心的教导等写进书里、投稿到狱内小报上,传递监区内和谐友善的“正能量”,为文明监区建设贡献力量。

  写书期间,傅某还积极参加监狱组织的国学讲堂。他的演讲《讲信修睦》在罪犯中引发了强烈的共鸣。台上,他认真分享,讲述“诚信”在服刑改造中的重要性;台下,其他罪犯认真聆听,思考着自己今后的改造路。“这份自白,我花费了3-4年的时间,融汇了我的心血。不知道我的演讲和自白能给同改们带来多少影响,只要能引起一小部分人反思,唤醒他们的良知,我就算成功了。”傅某笑着说道。

珍惜,一寸光阴一寸金

  就在改造日子步入正轨时,傅某被查出患有鼻咽癌,被送往监狱医院治疗。治疗期间,他接收到许多善意,民警们日常关心他的治疗以及身体情况,同改们送来“早日健康”的贺卡,医护人员的耐心护理……这都让他坚定想要活下去的决心。

  “入监服刑看似让我失去了很多,其实,我收获了很多。”他笑着说道,“监狱里的法治教育让我从无知变为守法,明白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教育让我找到了兴趣所在;与同改互帮互助中收获了友谊等,这些都是我所收获的。”与病魔斗争的日子里,傅某也将在治疗过程中所遇到的人和事写进了他的书里,以字传情,感谢每位给予他帮助的人。

  20万字的自白,句句肺腑之言,道尽了他的一生。如今的傅某在法律明灯的照耀下,一边积极治疗,一边忏悔写书,相信“希望”“新生”也在不久的将来等着他。

(潘雯君 苏文锋 林健)

封面图源网络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