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福建省监狱网

    

传承在高墙 | “漆”彩流光里的新生

来源:福建省监狱管理局 时间: 2024-06-24 10:52 阅读:{{pvCount}}次 字号:
分享到:

  “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福州脱胎漆器始于南宋,具有质地轻巧坚牢,造型古朴大方,装饰丰富多彩,不褪色、坚固、耐温、耐酸碱腐蚀等特点,与景德镇瓷器、北京景泰蓝并称“中华三宝”,在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仓山监狱加强“监校”合作,引入脱胎漆器项目,通过创新形式,多维发力,助推教育改造工作提档升级。

缘起,在调研中感受传统工艺

  2023年初,在一次交流活动中,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漆艺老师现场展示了脱胎漆器的制作过程,激起了在场仓山监狱民警的浓厚兴趣,“我们与学校取得联系后,参观了漆艺展览馆。在老师的讲解下,了解脱胎漆器背后的历史故事和工匠精神,觉得可以与罪犯教育改造相结合,有助于磨炼罪犯的耐心和毅力,在潜移默化中改掉恶习。”于是,民警与学校专家、专职教师深入交流研讨后,决定在监内试点开设实训班,将漆器精益求精、心神专注、敢于创新的精神带进高墙。

  经认真筹划,监狱利用现有设施,坚持一期一年,以“打牢基础、循序渐进、着眼长远”为教学目标,将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实践操作、成果工艺展示等环节,并组建罪犯学习班开展教学培训。

新生,在指尖打磨工匠精神

  脱胎漆器制作颇为不易,从选料、塑胎、上漆、髹饰至成品,每件成品须经过几十道乃至上百道工序,制作工艺复杂,极其考验制作人的细心、耐心和信心。平常毫不起眼的水杯、木碗、盘子、葫芦、手串,经过漆艺老师的妙手,化身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脱胎漆器厚重优雅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着罪犯。

  罪犯李某,性格内向少言,因是北方人,和其他罪犯交流很少,改造积极性不高。出乎民警意料,他是第一批中主动报名加入脱胎漆器培训班的。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他选择葫芦作为上漆制作的原材料,一遍遍调漆、上漆,反复打磨、上色,他在汗水和专注中,逐渐忘却心中的苦闷。“我是山东聊城人,是文玩葫芦的故乡。没想到在离家千里之外的福建,能见到这么多葫芦,而且能够加工得这么漂亮。我想好好学,把这门手艺带回家。”李某表示,自己与父亲矛盾比较大,入监后觉得未来没有希望,时常情绪低落烦闷找不到宣泄口,直到自己动手制作工艺品时,才会有短暂的放松。李某因在培训班中表现良好被选为班长,也逐渐从情绪低谷中走出,开始积极融入改造生活。“做葫芦时,我静下心想了很多事。我做错了事,也没有尽到为人子女的孝顺义务,现在很后悔。我会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家。”在给父亲的信中,李某写道。

  “非遗脱胎漆器班的开设,让罪犯切身体会到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劳动之美,体会到滴水穿石、铁杵成针的艰辛,体会到身心的放松和宁静,有效舒缓负面情绪、提振改造信心、激发内生改造动力。”民警表示。

  近年来,仓山监狱始终坚持从文化、历史中汲取养分,帮助罪犯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引导罪犯明德崇法、笃行向善。下一步,监狱将持续探索引进和推广非遗项目,不断提升教育改造质效,助力罪犯回归社会,重获新生。

(仓山监狱)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