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苑 | 一次思想洗礼与感恩之旅
来源:福建省监狱管理局 时间:2024-12-09 15:32

  立冬时节,武夷山的风光依旧是草木葱茏,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近日,我与建阳监狱退休老同志们一道前往武夷山,参加监狱组织的“感悟讲话精神·汇集银辉力量”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张云彪(摄)

  上午10时许,120多位退休老同志们步入赤石暴动烈士陵园,缅怀革命英烈。烈士陵园位于武夷山市区南8公里的崇阳溪畔。旧址依山临水,气势雄伟。广场的照墙上镌刻“赤石暴动烈士陵墓”的镏金大字,照墙背面镌刻赤石暴动前后壮烈牺牲的73位烈士的英名。陵墓周围树木环绕,峰峦连绵,肃穆庄严。碑上记述赤石暴动的经过。

  随后,大家走进赤石暴动纪念馆,在志愿者讲解员的带领下,通过观看图片文字、参观实物等,详细了解了赤石暴动历史事件产生的深远影响。老同志们聆听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深切感受到革命战士不屈不挠、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时刻感恩并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钟毅鸣(摄)

  下午,大家来到“三茶统筹展馆”学习,感受武夷山人民为实现“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目标而做的努力。我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来武夷山考察的线路足迹,走进燕子窠生态茶园,放眼翠美茶田,切身感受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融合发展的成果,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3月在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考察时关于“三茶统筹”的重要讲话精神。

  当然,更让当地百姓自豪的是,武夷山茶叶曾为红色革命作出过重要贡献。1935年仲春,崇安苏区进入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当时茶叶是崇安(现称武夷山市)苏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至今那里的每一片茶叶,仍述说着崇安百姓支持革命的红色故事。

陈玫(摄)

  其间,大家在“滨水茶香径”漫游道上散步,兴致勃勃地欣赏武夷山的美景,体验“人在画中游”的奇妙,尽情享受自然的馈赠。我还与部分老同志们,津津乐道地聊起关于大红袍名字源于“状元报恩”的传说。相传,明朝时有一位举子进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突发疾病晕倒在路边,被天心庙的方丈用茶治好。考取状元后,为报答救命之恩,状元将红袍脱下披盖到茶树上,跪拜谢恩,从此那几棵茶树就被称为“大红袍”。大红袍的故事包含了中国人乐善好施、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以及金榜题名、红袍加身的美好寓意,寄托着满满的正能量,我们应当弘扬之。

  当大家看到全国各地的游客到武夷山大红袍、燕子窠生态茶园等景点参观时,认识到武夷山的茶文化是包容的,它对任何到访者都张开怀抱,希望更多的人走进它、了解它、弘扬它。同时,武夷山的茶文化也是静谧的,它默默目睹每一个道行者微妙的变化,或称赞,或感叹。茶文化就在那里,武夷山的山山水水就在那里,等着被更多人看见。每每知它,便有香来。生活幸福的密码也如是。

  老同志们还参观了宋代“遇林亭窑址”,我把所知道该窑的历史故事与文化价值分享给大家,一同感受历经千年“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中国建窑建盏之魅力。

  太阳西下,退休老同志们依依不舍离开武夷山,踏上返程。本次活动让人难以忘怀,不仅是一次缅怀革命先烈、沉浸在浓厚红色文化氛围中的思想洗礼,也是一次饱览武夷山自然人文风光和安享退休生活的幸福感恩之旅。

  试想,退休有这样的生活,谁不会感到幸福呢?

  作者简介

  魏常财,原为福建省建阳监狱公职律师,四级高级警长。现为南平市关工委爱心报告团讲师、建阳区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南平作家协会会员。退休后,他充分发挥共产党员作用,在闽北各县市区宣传闽北红色文化和朱子文化,多篇作品获福建日报、东南网、闽北日报、人民网、中新网、学习强国等平台刊载。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来源 | 建阳监狱

作者 | 魏常财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