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内的这艘“诺亚方舟”,始于一段音乐之旅
来源:福建省监狱管理局 时间:2025-02-21 09:22

  “这本是我们人生中最灰暗也最痛苦的经历,可是,这片星空的照耀和陪伴,给了我们重新出发的力量。”

  “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听清,那仰望的人心底的孤独和叹息……”伴随着流淌的歌声,女子监狱上演着一场名为“师说”的艺术矫治成果汇演。为了这场汇演,“和韵”合唱团的罪犯早早来到了礼堂进行彩排——在她们心中,这场汇演不是被迫完成的任务,而是“和韵”合唱团成员倾注心血、歌唱心声的作品。确保这场汇演以最完美的姿态呈现,是她们一致的心愿。

和韵新声

源于一个大胆的探索

  经过艺术矫治的浸润和改造,合唱团成员们站在舞台上,严谨又认真,自信又从容。可是,谁能想到两年前的她们,人生正陷入绝望的低谷,在罪与罚的黑洞里浑浑噩噩?

  在罪犯中实施“音乐疗法”是女子监狱持续开展的一项艺术矫治工作。民警在个案矫治中,发现艺术矫治重塑性情、疗愈消极情绪的功能在女性罪犯教育改造中有特别疗效。两年前,监狱以二监区为试点,成立“和韵”合唱团,让“音乐疗法”从个案矫治走向群体性艺术矫治,引导罪犯卸掉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积极参与集体性活动,进而提升矫治效果。

  “合唱团刚组建的时候,我们心里只有自己,只想着怎么展现自己的专业和与众不同,带队警官教育我们:‘合唱好比钢琴演奏,每个琴键都很重要,都有自己的定位,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奏响天籁之音。’这段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们。”

焕发新生

始于打破偏见

  “加入‘和韵’前,我对监狱搞合唱团是有偏见的,以为就是‘瞎折腾’,是做作的表演。”罪犯茉莉(化名)是合唱团的骨干,入狱前是一所高校的音乐教师,却因贪念犯下诈骗罪,被判无期徒刑。漫长的牢狱生活让她迷茫又绝望,“哪怕是站在阳光下,我都感受不到温度,我还能为了什么活下去?”回忆起过去十四年的牢狱生活,茉莉有点哽咽。

  “加入‘和韵’后,我亲身感受到监狱对它的重视,警官借助音乐引导我们修正恶习,净化心灵,感知身边的美,做更好的自己。在警官的目光中,我重新感受到了信任和尊重。我决定要好好唱,用心唱,给自己一个重新站上舞台,改变自己的机会。”她渐渐打开心扉,会教其他罪犯一些简单的乐器,还会帮大家把创作出来的旋律谱成曲,“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我也在被救赎和治愈,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现在的我每天斗志满满。”

修补裂痕

让一切都来得及

  “和韵”合唱团给罪犯带来的帮助不仅如此。2023年,女子监狱二监区举行了一场名为“一切都来得及”的亲情规劝会,在规劝会上,合唱团用音乐的形式润物细无声,帮助多个家庭修补裂痕。

  在被捕之前,牡丹(化名)和女儿曾有一个约定——去录音棚录制一版母女合唱的《爱的可能》作为女儿十八岁的礼物。但这个约定没能如期履行,犯罪入狱也让牡丹失去了陪伴女儿成长的机会,对孩子的歉疚让牡丹自觉无颜面对女儿。

  为了帮助牡丹解开心结,在合唱团的支持下,在女儿十八岁成年之际,牡丹与事先不知情的女儿完成了合唱,台上的母女,台下的观众,都在这一刻泪如雨下。唱到最后,母女二人忍不住紧紧拥抱,多年的隔阂在这一刻消散溶解,“我怨你,也爱你”女儿泣不成声的短短六个字,让牡丹心情复杂万分:“我以前总觉得她是恨我的,所以不敢去触碰这道伤疤,但音乐让我重新思考和审视这段关系,让我明白了逃避只会带来更深的伤害,只要有心弥补,一切都来得及。”

再深的伤痛,只要努力,就能被修复

再远的归途,只要迈出脚步,就能抵达终点

“和韵”合唱团的每一首歌

既是对法律与生命的深情礼赞

也是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的郑重承诺

在女子监狱“荷合”文化的浸润下

这些罪犯正用音乐唱响属于自己的新生

从此心向阳光,不负岁月

未来,她们的歌声将传得更远

续写监狱用心用情教育改造罪犯的新故事

 

来源 | 福建法治报

作者 | 谢伟英 林婧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