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当即将刑满释放的小未(化名)在就业意向协议上郑重签下名字时,未管所悬钟山书画社里掌声阵阵。这个曾经因冲动犯罪入狱的少年,如今以漆艺学徒的新身份重获社会接纳。这场特殊的签约仪式,不仅是个体蜕变的见证,更折射出未管所教育改造罪犯与社会帮扶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高墙内的“匠人养成计划”
在未管所漆艺工坊的陈列架上,小未制作的脱胎漆画细腻光润,谁能想到这是出自一个曾经暴戾少年之手?这种传承千年的福州非遗技艺,成为改写他人生轨迹的钥匙。
小未,曾是一个充满活力但叛逆不羁的少年。他聪明伶俐,却对学习毫无兴趣,课堂上总是心不在焉,成绩一落千丈。初中毕业后,他尝试在餐厅做学徒,但枯燥重复的工作和严格的规矩让他感到束缚,不久便离职,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在那段日子里,他迷茫、彷徨,对生活失去了方向。一次冲动的决定,让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被送至未管所服刑改造。
在未管所,他在民警的引导下,报名学习了脱胎漆器这门古老的手艺。起初,他对这门手艺一无所知,甚至有些抵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被脱胎漆器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所吸引。经过一年多的刻苦钻研,小未在脱胎漆器的领域里逐渐崭露头角。从最初的线描练习到纯大漆制作的精湛工艺。在这过程中,他学会了耐心、细致,也学会了坚持和不懈追求。如今,他的技艺获得了福州脱胎漆器行业协会的认可,达到了助理工艺美术师的标准。
一场跨越高墙的“人才对接”
签约仪式上,福建省艾的卡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发言令人动容:“2024年,我们在福州市脱胎漆器协会的引进下与未管所合作‘髹漆育人项目’,小未是该项目的学员之一,在过去合作的日子里,我们看到他800个小时打磨出的匠人精神,更看到他悔过自新的勇气和决心。”
据悉,近年来,未成年犯管教所与福建省艾的卡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围绕未成年罪犯技能教育开展合作,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体系:将未成年犯的刑期视为“特殊学期”,激励他们在习艺劳动中汲取知识,在学习中成长进步。这套体系不仅注重技能的培养,更强调职业素养、自律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塑造。从最基础的线描到复杂的脱胎漆器制作,每一步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和规范,这让每一个习艺者在学习中不断规范自我行为。
此外,未管所创新开展的“艺术疗愈计划”——书画学习打牢基础,磨漆过程培养耐心,创作环节疏导情绪,作品展评重建自信,就业推广收获新生,成为未成年犯矫治的“新样本”。
未管所领导表示,这种“技艺矫治+就业直通”模式,实现了未成年犯从“被动改造”到“主动成长”的转变。接下来,未管所将深化与企业合作,启动“双师制培养”模式,高墙内由非遗传承人教授基础技艺,出狱后企业安排资深设计师指导产品转化,旨在通过这种“监所打基础+企业深加工”的人才培养链条,为未成年犯这一特殊群体搭建起通往光明的阶梯,有效破解刑释人员就业“最后一公里”难题。“让更多像小未一样的未成年犯习得技艺,获得蜕变,这将比任何数据都更能说明教育改造的成效。”未管所教育改造科民警说道。
相关链接:
综合 | 未管所
作者 | 叶淑婧 康伟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