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诈骗罪锒铛入狱的他,如今却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美食街老板”,不仅成功创业,还为其他刑释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而在这段逆袭人生的背后,离不开宁德监狱民警的耐心教育和“志存山海创业培训班”的悉心培养。
四年牢狱
监狱民警为他点亮希望
故事还得从五年前说起。2020年,吴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入狱初期,他一度意志消沉,对未来充满迷茫,“那时候觉得自己的人生完了,不知道出去以后还能做什么。”
“人生没有绝路,只有自己放弃的路。你才三十岁,难道就想这样浑浑噩噩过一辈子吗?”经过民警多次耐心教育和鼓励,吴某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下定决心重新做人。
此后,吴某积极学习商业知识。每次回到监舍,他总是第一个跑到分监区图书角阅读书籍。民警欣喜地注意到吴某的转变,“对于吴某来说,这或许就是他开启新生大门的一把关键钥匙。”于是,民警用心为他推荐更具实用性、更贴合他当下需求的商业书籍,并鼓励其努力学习知识,为刑满后开启崭新人生规划奠定基础。
创业培训班
为他插上梦想的翅膀
2024年2月,宁德监狱一监区依托出监教育系列课程,试点开设“志存山海创业培训班”,利用夜间和正课教育时间,为罪犯提供各类就业、创业指导,让他们能够凭借所学的技能和知识,更好地回归社会。得知此消息,吴某当即报了名。
“教育改造不仅仅是让罪犯认识到错误,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为出狱后的生活找到方向,不再违法犯罪。”作为培训班的负责人,民警杨弘不仅针对刑释人员创业起点低、起步难、投入少等特点,编排出一套更适合刑释人员的创业教程,还为培训班学员“一人一策”定制创业计划。
培训班课程内容丰富,从推销促销到宏观经济学,再到短视频推广,涵盖了商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培训班让我看到了商业的另一种可能。”吴某说,“以前我只想着赚快钱,现在明白了,真正的商业是创造价值,是服务社会。”经过学习,吴某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业思路,并制定了详细的商业计划书。
城中村改造
他抓住了创业的“金钥匙”
2024年6月,吴某刑满释放回到家乡,他敏锐抓住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带来的商机,和村委会合作,共同改造建设了一条美食街。由吴某出资贷款购买三十多辆餐车,村委会进行规划管理,将原本占道经营的摆摊经营者统一安排到美食街内。
创业初期,他们遇到不少困难,资金短缺、经验不足、人手不够,摆摊经营者们也对搬迁持观望态度。但吴某没有就此放弃,凭借着在创业培训班中学到的商业知识和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借鉴培训班中学到的营销策略,通过短视频平台宣传美食街,吸引了大批食客。同时,村委会为摆摊经营者们提供统一的培训和设备支持,帮助他们提升经营水平。最终,脏、乱、杂的路边小吃摊成功被改造成整齐美观的美食一条街,成为当地城中村现代化改造的典范。
如今,吴某参与改造建设的美食街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地”,日均客流量超过5000人次,不仅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美食选择,也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吴某还主动为部分刑满释放人员免费提供餐车,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重新融入社会。“我曾经犯过错,但我想用自己的行动来弥补。”吴某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人,让他们看到希望,重新开始人生。”
据悉,宁德监狱为全面深化罪犯再社会化工作,创新开展临刑释人员就业辅导,积极探索“1+N”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围绕创新创业技能培训项目,建立就业帮扶机制,并持续增加培训项目供给,不断扩大出监教育的受益面。自出监教育开办以来,已帮助数十名罪犯掌握商业知识和创业技能。越来越多像吴某一样的刑满释放人员,通过出监教育培训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顺利融入社会。
来源 | 宁德监狱
作者 | 陈从涛 林志欣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