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数字峰会!创新“解锁”监管密码
来源:福建省监狱管理局 时间:2025-05-14 11:01

  近年来,女子监狱积极触摸数智前沿,开阔视野,学以致用,探索以“数智+警务”模式补齐智能应用短板,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监狱管理工作、教育改造罪犯等各方面的支撑和驱动,不断提升监狱管理智能化水平。

  时值数字福建战略实施25周年之际,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落户福州的第八个年头,女子监狱再次组织信息员开启“科技探秘之旅”,领略数字中国建设的时代画卷。

  下文为女子监狱信息员参观数字峰会的心得体会,文中所见所思可窥见青年民警对数字科技的求知热情和对“智慧监狱”建设的深度思考。

  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现场,我握着被汗水浸湿的笔记本,看着四足机器人在模拟湿滑路面上稳健巡检,听着AI数字人用温润语气解析《滕王阁序》,突然意识到:这场科技盛会对于监狱信息员而言,是一次对“智慧监管”认知的深度刷新。

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的新认知

  当“小思”表情机器人歪头眨眼,用自然语言安慰情绪低落的体验者时,我想起监区那位因沟通障碍沉默半年的罪犯。

  曾经,我们总将科技视为安防设备、监控屏幕,却忽略了技术也可以有“人文关怀”——AI书法机器人的笔触压力传感,能捕捉到书写人员运笔时的情绪波动;中医脉象智能机器人的健康评估,让慢性病管理从“定期体检”变为“实时守护”。这些发现让我顿悟:智慧监狱的核心不在技术堆砌,而在让科技成为连接“监管规则”与“改造温度”的桥梁。

从“单线思维”到“人机协同”的新融合

  科技是翅膀,不是拐杖。在低空经济专区,无人机与无人船的协同作业,启发我思考监狱安防可以借势“空中视角”,周界巡检的盲区难题能通过“空地一体化”找到答案;在智能机器人展台,当看到工业机械臂精准抓取厘米级零件,我却更关注旁边的“人机协作安全距离”说明——技术再强大,也需要人的判断来校准。

  就像警务巡逻机器人能发现周界热源,却需要民警判断是野生动物还是异常人员;AI数字人能解答法律问题,却无法替代民警对罪犯形体细微变化的洞察。最好的系统,是让技术做技术擅长的事,让人做人擅长的事。“智慧监狱”的终极目标,不是用机器替代人,而是让科技延伸人的能力,让民警有更多精力去做“机器做不了的事”。

从“经验依赖”到“数据赋能”的新跨越

  在数据要素展区,前沿技术的应用前景令我深受启发,我不禁思考:如果数据不再是服务器里的沉睡代码,而是变身为民警执法决策的“第二双眼睛”,是否就能实现从“事后处置”到“事前预防”的跨越。多模态大模型是否可以整合罪犯行为、心理、健康等多维度数据,通过分析异常波动预警潜在风险;可信数据空间技术能否打破安防、管理、医疗等系统的数据壁垒,实现安全共享与协同分析。

  科技的力量,最终要回到“人”的身上,才能绽放出最动人的光芒。作为监狱信息员,我们走进数字峰会,触摸前沿科技的意义,不在于记下多少技术参数,而在于走出“高墙思维”,开启一次认知“脱敏”:曾经觉得“智慧监狱”是文件里的宏大概念,如今明白它藏在每个细节的改进中,信息员的使命或许是当好“科技翻译官”:把数字峰会的“未来已来”,转化为监狱工作的“现学现用”。

来源 | 女子监狱

作者 | 杨李娜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