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艾香里 千年端阳情
端午临中夏 时清日复长
赛龙舟、佩香囊、悬艾草、吃粽子……这些绵延千年的民俗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端午节前夕,福建监狱充分挖掘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内涵,组织罪犯开展了内容丰富的教育改造活动,帮助他们重塑自我,走好新生路。
文化课堂:厚植家国情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各监狱单位,罪犯正齐声朗诵屈原的《离骚》。为了让罪犯深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福建监狱民警化身文化讲师,从屈原投江的悲壮史诗讲起,深入解读端午节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气节,并结合赛龙舟、包粽子、悬艾草等传统习俗,生动阐释祈福安康的文化内涵。
“以前只知道端午节是吃粽子的日子,没想到背后藏着这么深刻的文化内涵。屈原的爱国精神,让我深受触动。”武夷山监狱开展端午节文化知识竞赛、诗歌朗诵等活动,让罪犯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汲取改造力量。在改造心得分享会上,罪犯们敞开心扉,讲述自己从迷茫走向醒悟、从消极转向积极的历程,坚定改过自新决心的同时,也为其他罪犯树立了改造榜样。
诗朗诵《橘颂》、话剧《屈原》、国乐演奏《上下求索》……永安监狱组织罪犯观看央视端午特别节目《最忆是端午》,引导他们穿越千年历史,一同感悟屈原那“可歌可泣”的伟大一生;《大江大河端午情》带领罪犯走进全国各地端午民俗文化活动中,领略大江南北端午习俗的独特魅力。此外,监狱民警还以诗词为引,组织罪犯通过朗诵爱国诗篇、撰写主题征文及书画创作等方式表达对屈原的敬仰与爱戴。
在闽西监狱,民警手把手示范包粽子技巧,在折叶、填米、捆扎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与教育改造巧妙融合。“粽有棱有角,象征着我们做人要坚守原则;粽绳束形,就恰似规矩是约束行为。看,绳子松了米会漏,人生若是不守规矩,同样要为过错买单。”民警张国强指着棱角分明的粽子向罪犯教育道。
亲情帮教:粽叶飘香话思念
端午节前,建阳监狱组织开展亲情帮教活动,缓解罪犯思亲情绪。“父爱如山重,改造路且长。”活动中,罪犯自编自弹的吉他曲《致父亲》引发全场共鸣,亲情短片《家书抵万金》让人潸然泪下。随后,罪犯以“三分钟忏悔发言”形式直面过错。罪犯代表的发言,情真意切,道出悔过心声,让在场的家属无不触绪感怀。
帮教时刻,罪犯和家人紧紧相拥而泣。他们一起包着粽子,家属们仔细询问亲人的改造生活,当了解到罪犯通过学习技能、参加劳动取得的进步时,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当端午节遇上“六一节”,洛江监狱精心策划了一场充满温情与希望的亲情帮教活动。活动在非遗文化的氛围中拉开序幕。拍胸舞的刚劲、刻纸艺术的细腻,罪犯准备的暖场笛子演奏,让家属们感受到高墙内积极改造的文化气息。亲子互动环节,温情满满。“绘画小工坊”游戏里,一名罪犯握着儿子的小手,在画框背面写下“爸爸会努力改造,下次见面带你去看大海。”稚嫩的画作、滚烫的承诺,未说尽的思念,都化作他们改造的动力。
在各监狱单位,民警还组织罪犯通过书写节日贺卡、家书家信和拨打亲情电话等不同方式,让亲情的祝福穿越高墙,激励他们把牵挂与思念化作积极改造、感恩前行的动力。
此外,书法比赛、篮球比赛、旱地龙舟、手工制作……节日期间,各项文体活动精彩纷呈,帮助罪犯树立更加积极向上的改造态度,营造了安定祥和的改造氛围。
综合 | 福建监狱融媒体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