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毛文韬,在家乡南平一所卫生院担任全科医生。凭借着扎实的医术,2016年,他荣获福建省全科医疗个人项目一等奖、全国全科医疗竞赛个人项目二等奖,并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乡镇卫生院院长。2017年,毛文韬被授予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一路荣光、年少有为,正当前途一片光明时,毛文韬选择辞职报考未管所监狱医院医生岗位。面对身边人的不解,他劝慰道:“我从小就想当一名警察,现在有机会实现梦想,又可以兼顾自己的专业,为什么不做呢?”
医德为根
2019年,未管所挂牌成立“毛文韬劳模工作室”。一位模范,一面旗帜,医院各项工作形成了比学赶超、精益求精的氛围。从转诊绿色通道到个性化诊疗方案,从生理指标监测到心理疏导介入,“医身更要医心,治病也是改造。”在监狱这个特殊的场所,在这群特殊的病人面前,毛文韬始终坚持自己的“医心”理念、治病之法——当身心俱调,且以治心为主。
今年4月28日,在未管所会见大厅,罪犯邹某母亲含泪将锦旗交到医务人员手中,“感谢医生,是你们给了我的孩子第二次生命!”
时间回溯到2023年10月,邹某入狱后持续出现腹痛腹泻,原本壮实的小伙,三个月瘦了二十多斤,时常便血更让他整宿失眠:“我这病怕是没救了……”胃癌?肠癌?完成胃肠镜检查后,未管所医疗骨干集体会诊,“这是克罗恩病,又被称为‘不死的癌症’,而且邹某又处于肝硬化早期,很棘手。”自此,一场医患携手的持久战开启。毛文韬带领团队“啃”专业文献、联系三甲医院专家,前后两次邀请社会医院消化科医生进监会诊。“每一片药的用量都要精准,饮食搭配也要注意。”院长张寿青特意为邹某制定流食食谱;“你看这治疗记录,便血天数已经从每天都有,降到每个月5天左右。”主治医师和护士兼职心理咨询师,持续开展心理疏导……三个月的时间,他们就攒下两本厚厚的观察笔记。
如今,邹某的体重回升了15斤,贫血症状明显改善。更令人欣慰的是,这个曾经消极的病犯主动申请成为监狱医院的健康宣传员,用亲身经历鼓励其他病犯:“警官们都没放弃我们,我们自己更要争气!”
医术为本
从一名劳模医生到一名戴着“飞机杠”的新民警,毛文韬迅速转变身份,摆正心态,在高墙内医罪犯身体之疾、治罪犯心理之病,成为未成年犯口中温暖的“毛毛医生”。谈及未成年犯救治工作,毛文韬讲述了一个“狼来了”的故事。
一日中午,一群人用担架抬着未成年犯陈某,急匆匆地闯进医院诊室。“四肢肌肉僵直,牙关紧闭,呼唤无回应。”毛文韬初步判断疑似癫痫发作。连接心电检测仪、戴上氧气面罩,测量血压、血氧、心率……一系列紧急救治操作后,显示的各项数值却让他陷入沉默。
看着直挺挺躺在病床上的陈某和停止诊疗动作的毛文韬,管教民警询问:“毛医生,情况怎么样啊?要申请外诊吗?”殊不知,此时毛文韬心里正是一场头脑风暴:“一点生命危险的迹象都没有,这孩子装病呢。要是直接让他们抬回去,估计能这样‘僵直’一天。得想个法子,让他自己走回去。”
“可能天气太热,有点中暑。现在,吸了一会儿氧,生命体征已经平稳下来了,再观察观察。”这话,毛文韬是说给陈某听的。安抚“病人”情绪后,毛文韬向民警询问了陈某近日的改造表现,想要找到蛛丝马迹。
“左边手动一动,有力气吗?”“右边脚抬一抬,有知觉吗?”再次回到病床前,毛文韬隔一段时间就和陈某搭话,引导陈某逐渐“康复”。顺着“病情”,毛文韬“套”出了他的真心话:因为不满于父母爽约会见,所以想闹出些动静,让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确诊“病因”后,毛文韬开出处方:“申请拨打亲情电话,解开心结,缓和家庭关系。”
在未管所,时常会有未成年犯因各种病情被紧急抬来医院,经诊治,发现许多是病在心里,“这些孩子多半家庭关系不好、从小缺乏关爱,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诉求。”面对这些未成年犯的装病,毛文韬早已习以为常,但依旧不敢有丝毫松懈,每次都要调动所有医学知识,谨慎判断,生怕“狼”真的来了。
如今,在未管所医院走廊的荣誉墙上,“仁心仁术 情暖人心”“医者仁心 大爱无疆”等字样的锦旗,承载着23名病犯家属对毛文韬在内的全体医护民警最质朴的谢意。档案柜里锁着的47封手写感谢信,记录着他们从急性肾衰竭救治到急性心梗抢救的生死时刻。
医生,是救死扶伤的职业;警察,是正义和法律的化身。“医生+警察”,是监狱队伍中的特殊存在,白衣执甲、忠诚藏蓝是对他们最生动的刻画。毛文韬身为其中一员,用满心热爱、用医者仁心、用高超技艺,为监狱的医疗事业无私奉献,践行着入警时的铮铮誓言。
来源 | 未管所
作者 | 陈晓蓉 林禹 陈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