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苑丨清流“淘宝”记
来源:福建省监狱管理局 时间:2025-06-30 11:16

  “你们又回‘娘家’了?”

  “带些小同志来‘淘宝’的。”

  面对清流监狱留守处同志的热情欢迎,黄炜简单介绍来意后,便带我们直奔档案室。

  档案室,说是库房可能更为恰当。它是一栋二层的筒子楼,一看就很有年代感,推开其中一道门,只见铁架歪斜着挤在一起,成堆账本与档案等材料交错叠压,已经发黄变脆了,稍一碰就扬起尘雾。“去清流监狱借一点旧的档案,用来梳理福建监狱的发展历程。”想到来时他特地在“一点”上拉长读音,眼前的场景倒也不让我感到意外。

  “可算找到宝了!”黄科长兴奋地钻了进去,那劲头和十几年前干大队长时一模一样,只是鬓角明显的白发实实在在地告诉我,这个永安监狱老干科科长、三级高级警长,也确实“老”了。“别那么急。”我下意识摸出手机想拍下他的背影,他忽然转头抛来一句:“宣传干久了条件反射了?一身灰扑扑的,有什么好拍的!”话音未落,人已钻进两排铁架间的窄缝。“慢点,多少岁的人了,还像个小朋友。”我忍不住吐槽了几句,只听见窸窸窣窣的翻页声回应我:“过来搭把手,这些东西要轻拿轻放。”经过一上午的忙碌,我们搜集了数百份泛黄的档案材料。当午间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档案室,黄科长的衣服上已经落满灰尘,额头上也沾着几缕蛛网。他抱着最后一摞材料走出仓库时,清流监狱的同事们忍不住笑道:“老黄,你这是要把我们这儿搬空啊!”“好东西闲置就是浪费。”

  我们简单吃了午餐后,顾不得休息便进入“淘宝二阶段”。清流监狱的同事特意为我们腾出一间办公室。电脑、档案盒、标签贴等应有尽有。“到底是娘家,想得真周到。”黄科长笑着把材料轻轻放在桌上,带着我们去洗手间掸了掸身上的灰尘。回来时,他拿了几个一次性手套和软毛刷:“来,先给这些‘老宝贝’做个简单清洁。”

  1962年的放我左边。”

  “楼前农场的要专门挑出来。”

  “记得要按时间顺序登记,归还时可不能出纰漏。”

  ……

  我们三人分工合作,我负责初步分类,另一个小伙伴负责编号登记,黄科长则仔细检查每一份材料的完整性。他时而用软毛刷轻轻拂去纸页边缘的灰尘,时而对着光线查看纸张的受潮情况,动作轻柔得像在照顾新生婴儿。不一会,褪色的材料整齐铺满了三条长桌。“这是当年民警的手绘地图。”他忽然抽出一张晕染着水渍的图纸,指尖点着几处用铅笔标注的圆圈。“很精确啊,那时候没有手机导航,地图都是个稀罕物。”我们在黄科长引导下凑近细看,发现地图后面附着的黄纸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日期和降雨量等各种数据以及心得体会,字迹虽被岁月啃噬得褪色明显,但仍能辨认出老一辈监狱民警笔笔用力的精气神。

  “读懂了这些,你们才会真正了解福建监狱是怎样走到今天。” 返程路上,黄科长坐在后座,一边扶着装满档案的箱子,一边和我们侃侃而谈。

  “我想到一些书,你记一下,回去后找找看。”接过他递给我的那支笔,我掏出口袋里的笔记本,下笔时想起来他时常说的那句话:“他们的付出值得铭记,他们的优良传统值得传承。”

  看着后视镜里,林畲乡渐行渐远,四周群山轮廓渐隐于暮色,那些吃苦耐劳、艰苦创业、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正穿过七十余载的光阴,熔铸进一代又一代福建监狱人民警察的血脉中。

来源 | 永安监狱

作者 | 刘作勉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