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木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兴于唐宋,在明清走向鼎盛。立体圆雕、精微细雕、三重透雕这些独门绝技,让它成为“中国四大名雕”之一。
“木雕是技艺,更是文化,以其精美的工艺、沁人心的魅力,走过千年,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中传承。”在莆田监狱郑春辉木雕传习所里,郑老师进监传艺,正在给罪犯们上课。罪犯们在雕刻中重塑自己,逐渐找回自己人生的正确方向……
手执刻刀:以细心琢耐心
罪犯柯某是“二进宫”。第一次因帮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三个月。出狱不久、还未适应社会环境,加上就业难、经济拮据,在迷茫时经不起“唾手可得”的“快钱”机会诱惑,误入歧途替“大哥”博彩网站非法洗钱,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又被判刑五年三个月。服刑三年后的他,整天浑浑噩噩,对自己、对未来失去信心。
“心有所想,木有所成。木头是死的,但你能让它活起来、刻出无限可能。”郑老师的循循善诱触动了罪犯柯某,让他对木雕产生了浓烈兴趣。在民警和老师的引导下,柯某通过习艺,以“透雕”掏空缺点,以“精雕”凿实耐心,“我明白,只能靠自己脚踏实地,用勤劳双手去努力,才能早日实现自己创业的梦想。”
柯某内心的转化也体现在行动上,一到教室里就帮老师整理工具,认真听课、不懂就提问。有时,为雕好一朵云彩,他先在边角料上试刀,试力度、试角度,一遍又一遍,直到满意了才在作品上下刀,“他是第一个学会透雕技艺的人。”郑老师说道。柯某相信,只要坚持不懈,自己能重塑未来。
掌握未来:以表现换表扬
罪犯温某因走私罪被判有期徒刑4年6个月,余刑2年1个月。课上,温某看着自己手中的半成品发呆,枝叶刻好了,但树干的位置被占去大半。老师指出了问题:“下刀前要布好局,先考虑主干的位置,再照顾枝叶。”
自己的这幅作品宛然自己家庭支柱倒掉的现状,温某联想到自己的家。“好久没见到女儿了,好想她。”在最近的一次接见日,温某的女儿终于能抱着日思夜想的爸爸,久久不愿松开双手,而温某望着正当年却过早被生活压弯背脊的妻子,握着她的手泪水夺眶:“老婆,你辛苦了,我一定努力改造,尽早回家接回家庭重担,陪伴家人。”他要重新布局好手下的作品,用主干撑起枝叶,也要用优秀改造表现缩减刑期,早日回归,尽快负起家庭的责任,“我母亲在等待、妻子在期盼、儿女在呼唤,我一定不辜负他们的期待。”
下一步,莆田监狱将继续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内涵,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培训走深走实,引导罪犯在文化传承中正心立德,重塑希望,走正、走好新生路。
来源 | 莆田监狱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